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學學科的使命是什麼? 學者共研國學的意義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10-17 23:12|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513|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由澳門中國哲學會主辦,武漢大學國學院、港專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及本刊等單位協辦的『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化暨國學學科設立的反思』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澳門胱芯怡酒店舉行,來自大陸、香港、澳門的三十餘位學者出席本次會 ...

由澳門中國哲學會主辦,武漢大學國學院、港專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及本刊等單位協辦的『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化暨國學學科設立的反思』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澳門胱芯怡酒店舉行,來自大陸、香港、澳門的三十餘位學者出席本次會議。與會學者關注高等學校國學教育與國學學科設置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華中師範大學高華平教授指出,當前中國的的『國學熱』持續升溫,但『國學』的學科建設卻相對滯後。『國學』作爲一個獨立學科,應該有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和明確的教學培養目標。理想的『國學』應該是既與傳統的文、史、哲各學科緊密聯繫,但又有一定區別的或自身特點的學科;『國學』的學科體系也具有現代學科邏輯層次清晰的知識結構、而又便於大學開展『國學』教學的認知體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高級研究員鄭煒明博士系統介紹了饒宗頤先生的『華學觀』。鄭煒明博士指出,『一般人心目中所謂國學,即饒師心目中的知己功夫、返求諸己的傳統中國文化之學,但他認爲這是研究中華文明這個屹立於大地之上一個從未間斷的文化綜合體的學問,所以他會稱之爲華學。筆者相信饒師不會反對華學即國學這一說法。』武漢大學於亭教授認爲,當代中國的高等『國學』教育,可以從三個功能層面和路向來加以理解:面向學院學術的專業教育、面向公民培育的通識教育、面向文化建設和文明對話的傳統之詮釋和轉化。『爲學』的教育和『爲人』的教育,都可以指向參與文明對話和參與社會轉型新文化建設之目標,這是我們思考當代高等『國學』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同時他也指出『中國古典學』應爲當代『國學』教育和學科建設的核心內容。

目前,國學熱方興未艾,許多學者把『弘揚國學、建設精神家園乃至儒教復興』當作高等學校國學學科建設的使命。此種狀況實際上爲國學學科建設帶來阻力。武漢大學孫勁松副教授指出,這混淆了高等學校『國學學科』與『弘揚國學』這兩個概念。作爲一個學科,對於研究對象要保持基本的價值中立。國學學科的使命是對『中國古典學術體系』進行多角度、全面的挖掘研究,爲現代文明提供一種借鑑,『國學』究竟是現代社會弘揚的對象、還是批判的對象、還是歷史記憶的一種存留,則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並不能否定『國學』作爲一個獨立學科存在的必要性。他還指出,在當代西方學科體系中,產生於學科分類之前的歐洲古典學、東方學、漢學等綜合交叉性學科的整體性得到了尊重,美國學科分類中有專門的交叉學科大類容納這些學科,爲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保障,並沒有將其肢解到『文、史、哲、考古』等學科之中,僅此一點就可以說明『國學學科』設立的必要性、合理性。基於『國學』這一名詞的泛用乃至濫用,於亭、孫勁松等學者也贊同用『中國古典學』這一更加學理化的名稱來開展『學科申報』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葉錦明教授對國學研究的範疇與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她從章太炎、梁啓超的國學觀入手,指出國學的範疇以經史爲核心,重視儒家思想而忽略佛道兩家的內容,並不恰當;將國學的範疇只限於人文學科,而且側重史學的部分,這種偏側不利於國學長遠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楊慶中教授對國學視野下的經學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提出近代學科體制分類對於傳統經學研究無疑具有人爲割裂等諸多消極影響,但卻也同時具有深化問題意識、超越傳統研究理念的積極意義。而從發展的眼光看,割裂之後如何統合,超越之後如何回歸,應當是今天國學視野下的的經學研究所面臨的最爲重要的課題。(孫勁松)


來源: 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