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語言包裝的信息鋪天蓋地。如果你對所有信息都信以為真,那你就上當受騙了。語言包裝的信息有時是會大打折扣,甚至要全盤否定的。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它的存在總是離不開它的使用主體――人。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每天面對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眼見的不一定為實,耳朵里充斥着各種各樣的流言飛語。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精力去判斷該相信什麼,在真真假假面前顯得那樣無能為力。 深夜,打開電視,屏幕上出現各種精美閃亮的商品,與此同時,男女主持人聲嘶力竭的大喊大叫,頓時打破夜晚的寧靜,言語中全都是誇大其詞的推銷、宣傳:『鑲鑽手機,絕對真鑽』『999高純度黃金』『貨到付款,安全可靠』『5秒變得好身材』『帶上10分鐘,全身都輕鬆』『8到12小時就可激活人體免疫反應』『三分鐘見效』『28天疤痕、皺紋全消失』『一個星期減掉11斤,兩周減掉了22斤』『一天增高1公分,2天增高2公分,要長多高長多高』等等,這些富有激情的廣告語言極具煽動性,片面誇大產品功效,以此來誘導甚至誤導消費者,難怪有觀眾因為相信某些電視購物廣告而上當受騙。 廣告語言的欺騙性會直接損害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鄰居有一位阿姨,六十多歲,體弱多病,四處求醫問藥。街上散發的各種新藥特藥的宣傳單,阿姨每次上街都拿回來一大摞。從廣告語上看,號稱包治百病、具有神奇療效的不在少數。剛開始阿姨是有選擇地嘗試,數次之後不見描述的效果,再以後也就不再相信那些所謂包治百病的說法了。阿姨『身經百戰』之後,也逐漸有了對種種不實信息的抵抗力,告訴我:『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藥啊,只要說包治百病的就一定是騙人的,可不能信啊,不能信。』 語言有真假,也就是說用語言表達的內容與事實未必相符。一個人的態度很真誠,語言也會很實在、很真誠。如果一個人很虛偽,那他的語言多半也是假的、不可信的。以買東西為例,去市場買水果,現在的蘋果、石榴、梨有很多品種,大的、小的,紅的、青的,甜的、酸的……我打小就喜好酸性口味,所以不常買的水果都要先問一句:『甜的酸的?』十次有九次都是聽到『甜的』『保甜』諸如此類的回答,於是就買點給家人吃吧,可事實卻往往相反,對我來說倒也不算浪費。買水果也能讓人體會到『狼來了』的道理,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回答便轉身離開,有的攤主還不解地高喊『可甜了』來挽留,真是又可氣又可笑。 或許每個人都不能保證一輩子說真話,不是有種『善意的謊言』嘛,但還是儘量多說真話吧,否則一個謊話之後不知還要多少個謊話去圓呢。 (張洋) 編輯:張興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