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鑰橋路有個不起眼的小區,小區內有個小書吧。記者看到,書吧大約五十平米,門窗都漆了淺藍色的油漆,看起來異常醒目。書吧里分成大小三個隔間,最裡面一間放了各色書籍的是書吧的主體,中間是個飲茶室,放置了沙發和茶桌;最外一間是個迴廊,有樓梯通往二樓。
空間雖然拮据,卻並不妨礙主人的熱情和粉絲的興奮。記者到訪的這個下午,小書吧里擠了不少青年讀者,來人都是為了參加主題為『在路上』的真人閱讀活動。發起人是書吧的老闆羅奇,活動主要通過『豆瓣社區』發起,被閱讀的真人也是通過網站招募,讀者大多也已在『豆瓣』上相識已久。被閱讀的兩位真人,也就是所謂的兩本『旅行書』,都是在附近工作的白領。一位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在法國留學期間,遊覽過歐洲的很多地方,另一位則去過日本韓國旅行。來閱讀真人的讀者,大多也是白領,也有學生。 『閱讀真人』活動以分享和交流為主,觀看巴黎盧浮宮蒙娜麗莎的微笑,登埃菲爾鐵塔,游塞納河,聞普羅旺斯薰衣草的馨香,飲科爾馬小鎮上的咖啡,吃正宗的法國料理……和閱讀紙質書籍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圖片和視頻講解為主(現場投影放映)的『真人書籍』,讀者通過真實的聆聽和交流,可以切身地體會他們的旅行感受。記者看到,分享結束後,閱讀活動似乎並沒有結束,真人圖書和讀者的交流還在繼續,他們相互還留下聯繫方式,相約旅行,相約下一次的『真人閱讀』。 記者了解到,真人閱讀並不是這家小書吧的獨創,類似活動在全國各地都曾開展。今年3月,成都兔腳真人圖書館舉辦真人圖書活動;4月,世界讀書日前後,廣州荒島圖書館舉辦大型真人閱讀活動,『真人圖書』達到四十『本』。此外,北京、重慶等地還有多個省級圖書館也展開了類似的真人閱讀活動。 『真人圖書』是舶來品。十多年前,丹麥青年愛伯格等人創立了『真人圖書館』,最初是緣於公益性質的停止暴力組織,其宗旨是反暴力、鼓勵對話、消除偏見,在觀眾之間建立一種友誼。進入中國後,它更多地成為書店、書吧和圖書館等組織機構宣傳閱讀、分享故事的工具。比如MeLibrary真人圖書館即認為『每個人都是一本有故事的書!』他們的宣傳主旨是『把真人的故事包裝成一本書』,然後出租出去,與讀者分享。北京星辰海真人圖書館的宣傳主旨則是『奉行尊重,獨立和積極的原則,分享各種有趣有益真人故事書的互助互動平台。讓同類遇見同類。』同樣強調的是故事,而今年世界讀書日期間,重慶圖書館新打造的真人圖書館,把人作為圖書借給讀者,其交流的主題也只是出借真人圖書的專長或特殊經歷,旨在以『借人』的方式實現讀者與真人圖書的閱讀交流。 真人圖書閱讀活動或真人圖書館能多大程度上祛除文化噱頭的光圈,是一個問題。許多人懷疑真人閱讀,最初的理由是對於時代沒有耐心閱讀的無奈。『以前沒網絡的時候,我們讀圖,如今有了網絡,我們讀電子書,讀博客,讀微博,現在好了,我們乾脆連文字也不用讀,直接讀人。這反映了這個時代急躁沒有耐心的毛病。文字閱讀更值得珍惜。』網友烏奧拉這樣評論。其實,真人閱讀並不能完全改變人的閱讀狀態。問題的癥結在於,實體書店和圖書館在宣傳真人閱讀活動時,側重分享與閱讀他人的故事與專長,並沒有把真人圖書館的公益精髓納入其中。這就導致真人閱讀活動在選擇真人的時候傾向於故事型和技術性,而不是鼓勵對話、消除偏見,在真人圖書與讀者之間建立一種真正的友誼。可事實上,這或許才是真人閱讀和真人圖書館的精髓所在。實習記者 劉新林 本報記者 傅小平 來源:文學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