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推动中医进校园为时尚早 各项条件尚不成熟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6-28 11:33|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2129| 評論: 0|來自: 光明网

摘要: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本市计划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下学期起,全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版)将正式启用,该课程老师将在本周报名遴选后接受中医部门培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课程 ...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本市计划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下学期起,全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版)将正式启用,该课程老师将在本周报名遴选后接受中医部门培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课程旨在普及中医文化,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不列为考试项目。(6月25日《京华时报》)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也属国粹之一,向中小学生普及有关知识意义深远。按理说,北京现在开始在校园推行普及读本小学版应该多多给予掌声。但笔者认为,目下在中小学推行中医课程显得为时尚早。

首先,中医校本课程读本需要精心编排充分论证。记者获悉,高手所编教材太深内容全删。这说明初编比较粗糙,即使有所增删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也不容易编成精品读本。此门课程的编排应把中医专家、教育专家、心理认知专家、文化专家等组合在一起,经过长期的充分权衡论证后再推出读本。

其次,没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达标要求。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不列为考试项目,也就是说由学生自由选读或课外阅读,读多读少听凭学生自觉。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业负担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在应是功利仍然颇浓的背景下,这本读本有可能被弃置一边闲置起来。如此就没有阅读实效,这项活动也有可能最后演变为一种单纯变味的推销书活动。

其三,是缺乏胜任中医学知识教学的教师。没有雄厚的中医知识和娴熟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是难以辅导学生学习中医课程的。弄不好,还有可能误导学生学犯了知识性错误。即使匆匆培训教师,也难以保证师资的合格达标。

此外,还有中医读本课程的定位是普及中医知识还是普及中医文化?两者有何关系?如何处理渗透?各个年级的读本有何衔接联系?……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推行中医文化知识课程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在各项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进校园为好。否则,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更不能打着推行中医文化旗号去行营销书籍盈利之实。(徐大发)


来源:光明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