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漸行漸遠的文人偶像崇拜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6-21 09:56|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723| 評論: 0|來自: 未知

摘要: 近讀易中天先生『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頗多感觸。在易先生的筆下,文人是很慘的,集體被扒了褲子,上街裸游示眾『曬毛毛』。作者寫得精彩,深刻而犀利;讀者讀得過癮,暢快而淋漓。但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易先生 ...
近讀易中天先生『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頗多感觸。在易先生的筆下,文人是很慘的,集體被扒了褲子,上街裸游示眾『曬毛毛』。作者寫得精彩,深刻而犀利;讀者讀得過癮,暢快而淋漓。但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易先生的『深刻』就顯得意味深長了,而讀者的酣暢也將不再『淋漓』。
    實際上,已經有專家在質疑,為何這種『分野』由易先生發端?為何該系列文章由『南方都市報』始發?二者之間有無合謀構陷的動機?作為非文人、局外人的我,對這些疑問都不關心,趙炎所關心的是,易先生如此這般全盤否定、甚至醜化文人群體,是否重蹈了『文人相輕』的覆轍?如果不是,那就說明易先生是在警示:文人偶像崇拜已漸行漸遠,重拾偶像迫在眉睫。
    文人,是不能沒有偶像的,沒有偶像,就失去了對比的標杆,沒有對比作為促學的動力,何談提高?且很容易被人詬病為『老子天下第一』。
    中國古代的魏晉風,夠狂夠猛夠彪悍了吧,竹林七賢個頂個目空一切,但他們之間就能互相傾慕,互為偶像,連魏文帝曹丕貴為皇帝也毫不掩飾對他們的偶像崇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才情夠絕倫的吧,他的偶像卻是一個晚輩,是比他小几十歲的李商隱。白居易說:我死以後,轉世投胎一定要做李商隱的兒子。李商隱也不客氣,生下一個兒子後,取名『白老』。晚唐還有一個詩人叫李洞,把賈島當佛陀一樣的崇拜,頭巾上戴的是賈島的銅像,手頭上拿的是為賈島祈福的念珠,每天不念叨個千百遍不算完。
    有人說,偶像崇拜大多是盲目而沒有理智的,並以如今的歐畚飪峙掠行┕幀K健芭肌保歉霾握瘴錚跋瘛保蚴潛冉隙選E枷癯綈藎衫匆丫茫杏槔值摹⑹鄙械摹⒂⑿鄣摹⑽幕模糜興鄭拍薌右哉菲琅釁漵帕印N娜說吶枷癯綈藎勻皇嗆罅街幀
    無論易先生如何細分文人與詩人的不同,本質上還是一回事,都是文人。也就是說,文人的偶像崇拜,具體表現為認可對方在某一方面或相同領域的優勢,確實比自己強,值得自己去頂禮膜拜,這怎麼說是沒有理智?文人對榜樣的推崇,是崇拜成就、學養,這在何種時代,都是一道絢麗的風景。若說白居易沒有理智,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文人,不能沒有偶像,還在於一旦沒有偶像,就失去了精神的依歸,這對於在精神領域尤為敏感豐富的文人來說,無異於女人守寡、皇帝失業,再痛苦不過了。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個『其』是誰?大概就是指沒有偶像的人,當然文人也包括在內。沒有偶像是不幸的,不崇拜偶像,而導致精神上的鴕鳥,也是令魯迅先生所不能接受的,是以憤怒。
    晚清至民國間,有一大幫子『文化范兒』,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如梁啓超就非常崇拜杜甫,譽其為『情聖』;齊白石老先生最崇拜明代才子徐文長,自號『青藤門下走狗』,甚至還想早生三百年為其磨墨理紙。前者慕一個『情』字,後者拜一個『節』字,都在精神領域,為自己尋一個依歸,從而對特定文化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影響並形成社會的價值理想。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偶像崇拜,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偶像崇拜。文人的偶像崇拜,決不能簡單武斷地等同於一般的追星族,其中的久旱之盼虹霓的精神渴求,是歐勖俏薹斫獾摹
    文人,不能沒有偶像,最為主要的是,一旦沒有了偶像,必將引發文化的無序和行為的失准,致使道德淪陷、綱常混亂,口水戰頻發,文化的傳承也就會斷裂。
    歷史上有兩個時期,大家是清楚的,一個是宋代戰與和的口水大戰,一個是晚明的黨爭。當文人失去偶像崇拜,一個不尿一個的時候,那個時代也就危險了,以至於南宋末的太皇太后義正詞嚴地指責文人的『不德』,以至於崇禎皇帝咬牙切齒地痛罵『文人個個可殺』,以至於兩個政權被異族取而代之。這兩個反面的例子尤為刻骨銘心。
    文人的偶像情結,是否已漸行漸遠?不消問了,答案是肯定的。雖然現在依然有文人在崇拜顧准、陳寅恪等文化大家,但已經很難進入社會的主流。事實上,這個時代的偶像崇拜早已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金錢與功利的烙印,就如同幾十年前的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烙印一樣,文人的偶像崇拜也難以倖免。
    當韓寒說了幾句真話而走紅的時候,方舟子出現了,於是,倒韓派喧囂一時;當方舟子作為打假英雄而人氣飆升的時候,五嶽散人出現了,於是,揪別人辮子的人,反而被人揪辮子。。。近十幾年間,中國文化名人(簡稱文人)之間一刻也沒得閒,偶像統統成了嘔像--吐口水的對象,所有這一切,基本都跟商業價值有關,而與文化爭鳴球關係沒有。沒有利益驅動,他們連口水也懶得吐的。易先生的系列文章或許正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我相信,易先生此舉是意在警醒而不是詆毀和構陷。
    隨着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偶像崇拜出現世俗化、多樣化、多元化的態勢,固然不可阻擋;但文人的偶像崇拜非但不能蛻變或失去,還應該保持它的純潔性、單一性,因為文人代表着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念,代表着民眾的文化道德、心理訴求和精神確立,切不可等閒視之。因此,古代那些痴迷偶像的文人們,就很值得今天的文人去學而時習之,若真成了『夜壺不能當,就去做宋江;一朝天子喚,沒人不上床』的文人,那可就悲催了。

來源:未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