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上古神話背後的災難信息(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9-22 23:24|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379| 評論: 0|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女媧補天』神話傳遞災變信息 『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煉炎而不滅』是巨大的撞擊、爆炸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 『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上 ...

『女媧補天』神話傳遞災變信息

『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煉炎而不滅』是巨大的撞擊、爆炸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

『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上古傳說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很多人只當它是傳說,聽聽一笑而過,天怎麼能補?大禹時代的先民又如何能憑藉手中的石鏟石斧管束住泛濫江河?其實,很多人大概想不到,這些看似玄幻的上古神話的字裏行間,卻傳遞着有關地球氣候劇變的遠古信息!

據科學家研究得知,在距今5000年左右,地球曾被一顆天外彗星撞擊。那時漫天飛舞隕石雨,隕石雨過後,地球氣候劇烈波動,出現了一次長達600多年的全球降溫期,學界稱為『小冰期』。紅山玉器專家任南先生告訴記者,在那個時代的遼河流域,也就是紅山文化核心區的最高氣溫也就在5到10攝氏度間波動,大量生物因嚴寒滅絕,人類被迫南遷,已進入史前文明高峯的紅山文明慘遭重創,自此一蹶不振。

若從這一科學視角重審此類上古傳說的幕後玄機,我們會突然發現,有關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神幻描寫,竟是一張張遠古時代地球環境發生重大波動的『災變圖』!

最早記載女媧補天的著作是【淮南子】和【覽冥訓】。這兩部著作中對女媧補天的神話是這樣論述的: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是說,遠古時代天塌地裂,大火延燒,洪水泛濫,飛禽作孽,走獸橫行。在百姓哀號、冤魂遍野之際,一位叫女媧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從而制服了這一重大的自然災害。

其實,文中這段精彩描述恰是對一次規模宏大的隕石雨撞擊過程的全景記錄,『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煉炎而不滅』是巨大的撞擊、爆炸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如果小型天體是一顆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隕冰,而隕冰融化後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會形成『水浩洋而不息』的結果;『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固,冀州平,蛟蟲死,顓民生。 』描述的是災害平息之後河北平原的景象。

這段神話是依據上古時代的傳說編撰於東漢年間的,冀州在今河北省一帶,正在紅山文化區的範圍內。有關專家在考察白洋淀流域區的歷史地貌時發現,從任丘、河間到保定、望都一帶,向西偏北的方向延伸,一直到完縣、滿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現象――碟形窪地及其群體,這種碟形窪地是怎麼形成的呢?

專家利用近百年前出版的地形圖和航空照,使用計算機數碼技術將現代地形和人工地物層層剝去,僅保留原始的自然地貌景象,將這種窪地的復原圖與形成年代相近的國內外其他地區的隕石撞擊坑進行對比後發現,白洋淀地區碟形窪地是史前規模巨大的隕石雨撞擊後,在近代沖積平原上留下的遺蹟。這次撞擊發生的地域非常廣,從晉北一直到冀中,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灣附近。發生的時間大概在史前的某一時刻,最有可能是距今4000-5000年間,而這一災變期與黃帝部落在北方的消失時段幾乎是重合的。

相應的考古發現也對這次地球重大災變做了跟進的證據補充。在今天的河北平原的中部,即白洋淀地區,本是一個十分適合遠古人類生存繁衍的湖塘和窪淀地區,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卻留下了一個古文化的空缺區。【中國自然地理】一書早已提出,『不論是新石器時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時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在着一片極為廣闊的空無聚落的地區』。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荒無聚落的景象』。

為何本來適合人類生存的白洋淀地區的經濟、文化開發卻大大晚於周邊地區呢?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巨大的災害造成的地理環境的惡化,而這次災害就是一場隕石雨撞擊事件。巨大的撞擊災害來臨後,造成了大批人類的死亡和外遷,使當地繁盛的古文化從此中斷!災害過後的若干年,又逐漸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這一災害歷經一代又一代的傳說,一個美麗的神話――『女媧補天』便誕生了。

這個動人神話的背後,折射出重大的自然災害給先民造成的心理創傷與隨之而來的種種禁忌。又比如精衛填海的上古傳說,據考證是東夷人的領地被海洋吞沒,只得背井離鄉遷至高地,卻留下這樣一個令人心態複雜的故事,小小的精衛鳥銜着細小的木枝怎麼可能填平浩瀚無邊的海洋?由此可知,先民期待消滅水災、重返故裏的悲憤與無奈,與無常自然對峙與抗爭的進程是何等的千迴百轉,情感起落是何等的意緒難平!

黃帝部落在擊敗炎帝、蚩尤部落入主中原後,最初就落腳在在河北一帶。當這場隕石雨襲來後,『河北平原一片榛,荒無聚落』,部族傷亡慘重,導致元氣大傷,只得再行遷移。其中一支大部落順汾河、黃河進入了河南、陝西一帶,從而在河南、陝西一帶留下了無數的關於黃帝的傳說,出土了大量相關文物。河南靈寶的鑄鼎原相傳是黃帝鑄鼎之地,鑄鼎原的古名是從唐代就流傳下來的,並非今人附會杜撰,這也是黃帝部族遷移路線的一個證明。


來源:中國新聞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