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至28日,一向平靜的棗強縣王均鄉文登村突然熱鬧起來,三裏五村的人開着汽車、騎着摩托車或者步行來到這裏。原來,3月26日早晨,位於該村麥田裏的一座封土古墓出現了新盜洞,人們是因為好奇到這裏來一探究竟的。 現場:盜洞已經填平 3月29日,記者在棗強縣王均鄉打聽前往文登村的路,沿途的村民都樂意聊上幾句,『你們來晚了,昨天盜洞已經填上了,沒有什麼看的了。』村民們說,『聽下去的人說,那下面有五六間房子那麼大,裏面什麼都沒有。』 按照村民的指點,記者終於在文登村東、趙大市村北的麥田裏找到了這座封土古墓,遠遠望過去,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封土堆,高出地面約兩米。登上封土堆,上面除了一些稀疏的青草外幾乎什麼都沒有。記者注意到,封土堆上有一大片新土,還有盜墓專用工具洛陽鏟留下的探眼。 文登村副主任曹廣勝告訴記者,這個盜洞是3月26日早晨遛彎的村民發現的,村裏接到報告後第一時間查看了現場,其後王均鄉政府、王均鄉派出所及市、縣文物專家都來看過。按照文物專家的指示,3月28日中午已經把盜洞填上了。 講述:古墓有六個墓室 發現盜洞後,曹廣勝和另外一個村民腰裏繫着繩子下到盜洞裏。那盜洞僅能容一名身材瘦小的人通過,挖得很專業,呈長方形,洞壁兩側還有腳窩,順着這些腳窩往下四五米的樣子,就到了一個墓室的頂部,盜墓賊又往側面挖,在主墓室的牆上掏了一個洞,古墓就此被盜挖。 曹廣勝兩個人順着繩子進入主墓室,發現這是個四四方方的小屋子,小屋子用厚厚的青磚壘就,上面有穹頂,身高1.7米左右的曹廣勝舉起雙手,還夠不到最頂部。從主墓室還可以進入其他墓室,墓室之間有門互相連通。曹廣勝數了數,一共有六間墓室。 曹廣勝介紹說,那六間墓室非常堅固,保存基本完好,但裏面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他們還在墓室裏發現了盜墓賊留下的蠟燭,盜墓賊打開古墓後,往往先點燃一根蠟燭,如果蠟燭燃燒正常,說明不缺氧氣,如果熄滅,就必須迅速離開。 了解:無人知道古墓來歷 在文登村及附近採訪,人們都說不上這個古墓的來歷,在當地人的心目中,這個古墓頗具神秘色彩。有這樣一個傳說,如果誰家缺少什麼東西,就到古墓前面祈禱,第二天東西就會出現在那裏,不過東西用完要還回去,曾經有一戶人家沒有把東西還回去,從那以後就再也不顯靈了。 傳說歸傳說,能夠修建起這麼大一座古墓,在一望無垠的平原上堆起這麼一大堆封土,本身就說明了墓主人彼時彼地的身份地位。而這座古墓完整保存到今天,不但說明棗強縣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反映了那個歷史時期高超的建築藝術。 曹廣勝說,這堆封土看上去四四方方是有原因的,當初建造者建好墓室後,又在墓室的上面堆封土,封土用白灰和潮土一層層夯實而成,堅固異常,所以才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保存下來。 推斷:盜賊或空手而歸 據衡水市文物保護管理處專家介紹,從多室墓以及進入墓室的村民帶出的一塊厚約7厘米的不完整青磚,可以初步推斷這是一座漢代古墓。『漢代盜墓成風,所以漢墓能夠完整保存的很少,一般在漢代就遭到了盜墓者的破壞,由此推斷這個墓室很可能不是初次被盜。而從現場勘測來看,墓室底部浮土上並沒有太多盜墓者的痕跡,很可能是盜墓者發現墓室內沒有貴重陪葬品就放棄了盜墓,也有可能是盜墓時驚動了村民,所以盜墓者沒有繼續行動。』專家說,這次盜墓者或許空手而歸。 古墓上的盜洞引來大量村民圍觀,更有膽大者順着盜洞進入到墓穴內部。而根據考古經驗,封閉上千年的古墓一見風和空氣,下面的青磚有可能風化坍塌。為安全起見,有關部門將盜洞暫時回填,以後將視情況再次進行發掘。 隱憂:如何保護古墓 記者了解到,在衡水市境內有很多封土古墓,比如景縣的高氏墓群、封氏墓群,武邑縣的竇氏青山,冀州市的前冢、後冢。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封土分佈在廣袤的平原上,在昭示着這片大地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也成為一個個犯罪分子覬覦的目標。 目前,有關部門對封土古墓的保護,大多採取的是在古墓豎立保護標誌、嚴禁挖掘封土等措施,但是對於目標明確的盜墓者而言,這些保護措施根本沒有作用。封土古墓是一個地方的歷史財富,如何保護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
來源:長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