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細看,北極閣『養生碑』上能認出『曲園俞樾』四個字。
記者 於峰 昨天的『老南京』版介紹了北極閣古觀象台舊址上某處,有一個奇怪的『塑鎖梳』石碑。經過熱心讀者的考證,這三個字出自清代經學大師俞樾的【枕上三字訣】,是這位活了八十六歲的著名學者的一句養生秘訣。 『一塊「養生碑」爲何會出現在古觀象台舊址?』這是向『老南京』版報料的熱心讀者周陵想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這幾天,周陵還在西祠的『南京城市記憶』討論版上發了帖子,貼上了石碑照片,迅速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挖』出了關於這塊古碑的更多細節。原來,這塊小小的石碑竟然出自李鴻章外甥、江南製造局總負責人之手。 俞樾留在南京的遺蹟不多 『養生碑』位於北極閣古觀象台舊址一個不爲人注意的地方,上有三個大字『塑鎖梳』,旁邊還有一些楷體小字是落款,由於時間久遠,已經相當模糊,無法辨認清楚。『這就非常遺憾,因爲這些小字,是解開這個碑來龍去脈的關鍵所在。』周陵說。 『塑鎖梳』的出處很容易查詢,出自清代經學大師俞樾的【枕上三字訣】。所謂『枕上三字』,就是指『塑、鎖、梳』,是一種躺在床上睡覺的養生辦法。 據記者了解,俞樾(曲園老人)爲浙江德清人,清代著名學者。他一生活動的主要地點是在杭州、蘇州地區。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紅學家俞平伯是俞樾的曾孫,俞平伯因爲和朱自清各寫了一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而在南京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俞樾一生和南京的淵源並不算深厚』,有對於南京歷史深有研究的高手指出。從現有資料看,俞樾曾經來過南京,擔任過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幕僚。曾國藩卸任後,俞樾也來過南京一兩次,和另一位封疆大吏李鴻章見面。 俞樾在南京莫愁湖勝棋樓和江蘇省臬署兩處各留下了兩幅名聯:『占全湖綠水芙蕖,勝國君臣橫一局;看終古雕梁玳瑁,盧家庭院燕雙棲。』『且住爲佳,何必園林窮勝事;集思廣益,豈惟風月助清談。』 周陵告訴記者,在總統府煦園東廊上還有一塊俞樾所書的『楓橋夜泊』詩碑。此碑是抗戰爆發淪陷後,由偽『維新政府』根據蘇州寒山寺的『楓橋夜泊』詩碑複製的,是南京最有名的一處和俞樾有關的歷史遺物。 楷書小字揭開古碑謎團 以上,就是這位樸學大師在南京留下的幾乎所有的史跡。而此次網友在北極閣古觀象台舊址上拍到的『塑鎖梳』石碑,應該是著名學者俞樾又一處留在南京的鮮爲人知的遺存。 喜歡研究南京古蹟的網友姚誠在看了網帖之後,也做了一番細細研究。『塑鎖梳』石碑上難以辨認的字,經過他的慧眼,也大概認了出來,就是這些小字,揭開了縈繞在此碑上的一些歷史謎團。 『這個碑的落款一共有兩段,其中一段寫著:「此余枕上三字訣功 |樓主人能信行之 故書以贈,曲園俞樾」,可見這段話是俞樾寫給一個友人「|樓主人」的,等於是贈送給他養生秘訣,希望他能夠經常練習。』 另外一段話開頭就是:『余摹曲園先生三字訣竅上石頭』,接下來分別解釋『塑』、『鎖』、『梳』在養生中代表著怎樣的訣竅,又有什麼用處,其落款爲『光緒××年,冶山居士』。 『這段話基本上揭開了此碑的身世。』姚誠說,刻這塊碑的人是『冶山居士』,他將俞曲園先生的『塑、鎖、梳』三字訣刻上石頭,爲的是讓永遠記錄這一養生經驗,並使之廣泛流播。 制碑者是李鴻章外甥 經過姚誠的研究,|樓主人和冶山居士是同一人,『他名叫張士珩,是李鴻章的外甥,還擔任過著名的江南製造局的負責人!』姚誠說。 周陵給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張士珩約生於1857年,卒於1918年,安徽合肥人。從輩分上說,他是李鴻章的外甥,其母是李鴻章的長妹。而李鴻章發跡之前,一直依靠張家接濟度日,因此李鴻章兄弟對張家非常感激。因爲這一層關係,張士珩在仕途上得到李鴻章很多照顧。 張士珩20歲左右到南京,拜南京著名學者汪士鐸爲師,曾考中舉人。後來,他又擔任李鴻章幕僚。張士珩曾負責北洋軍械局,頗有成績。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張士珩被人以『玩視防務』爲由彈劾。革職以後,他隱居南京冶山,營竹居、築|樓,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1902年,周馥出任山東巡撫,起用張士珩主持山東學務處。1904年,周馥升任兩江總督,張士珩前往上海,負責江南製造局。張士珩此前主管北洋軍械局五年,此次又負責江南製造局六年之久,逐漸成爲軍火專家。 清政府因張士珩的功勞,授其二品銜,並賞頭品頂戴。清朝滅亡之後,張士珩遁居青島。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曾任命張士珩爲造幣總廠監督。1918年,張士珩因病去世,享年61歲。 『由此可見,此碑應該誕生於張士珩罷官蟄居南京期間,應該是俞樾書寫「塑鎖梳」橫幅給他,他順勢製作了石碑。那段時間,丟了官的張士珩心情不暢,而專注於讀書著作,關注養生,因此對曲園老人的「枕上三字訣」非常感興趣。』姚誠如此分析。 不過,張士珩在南京蟄居的地點是在冶山,也就是現在的朝天宮附近。這塊石碑怎麼會出現在了北極閣呢?據記者了解,清末的北極閣十分荒僻,是清軍部隊的駐紮地點,在這裡出現這麼一個『養生碑』,還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來源:金陵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