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傳統之『樂』與人生『幸福』(4)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7-11 18:37|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540|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四、 『樂』的特徵與啟示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之『樂』具有以下一些特徵:包括四個方面即『靜底』、『善底』、『天底』、『和底』。   『樂』是『靜底』。激烈動盪的、強烈的快樂往往被 ...
四、 『樂』的特徵與啟示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之『樂』具有以下一些特徵:包括四個方面即『靜底』、『善底』、『天底』、『和底』。
  『樂』是『靜底』。激烈動盪的、強烈的快樂往往被認為是帶來痛苦與不幸的情感與體驗。只有『靜底』才能保持德性、理性與身體健康。這也決定了『樂』乃是以理性為主,注重持續性的幸福。但並不是說『動』絕對不是『樂』,其實,『動』最終是要歸於『靜』,此之謂『靜底』;再說,『靜』是要通過『動』來表現。只有那種非『靜底』『動』才是真正的痛苦與不幸,即使能帶來『快樂』那也只是暫時的。
  『樂』是『善底』。『樂』只『仁中』之樂,雖說『仁』是一個極廣的概念,但總是含有『道德』的成分,甚至就是道德。這有兩重含義:『道』即規律性,要獲得幸福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大至自然萬物運行的規律,小至個體生活的規律;『德者得也』,也就是說『樂』者內心必然真正有所『得』,有自己深切的體會。只有真『得』,方有自己真正的喜好,一個沒有任何興趣與愛好的人,是談不上幸福的。
  『樂』是『天底』。『天』之所以能給人帶來如此大的幸福就在於傳統對『天』的宗教式信仰,從而『樂』也就具有宗教色彩。無論個體還是社會的理想最終的追求都是以完美(特別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天』作為理想典範標準。同時,『天』又具有自在與自由的內涵,所謂『天然』、『自然』、『天成』就是『天』的這種含義。也就是說真正的幸福是自自然然的,絕非做秀、虛偽之徒所能獲得的。
  『樂』是『和底』。宋明理學中的『孔顏之樂』不僅重視身與心之間的『和』,人與人之間的『和』,還重視人與物,人與宇宙之間的『和』。『和』的程度與範圍也就決定了『樂』的程度與大小。身體『違和』,要生病;人際『違和』,難立足;人與自然『違和』,得災殃。故古人常把『和』與『樂』聯成一詞即『和樂』。
  此外,傳統『樂』論對人生幸福的還有一些啟示。如面對現實,認識到現實是具有缺憾的;應該超越現實,用自己的智慧對創造幸福並學會享用自己的創造。
  現實是有缺憾的,認識到這一點,才不至於停滯不前。一個真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人,最終是不可能獲得幸福的。缺憾帶來的是希望、追求與信仰的幸福,是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幸福。如果認為現實就是完美的,那就是往往是消費性的幸福,不是指向未來的、不是創造性的幸福。我們不否認消費性的幸福, 但是,只有消費性的幸福是無法維續的,是沒有持續性的,因為消費性的幸福是建立在創造性的幸福基礎之上的。
  幸福不僅要認識到現實的缺憾,更要能超越這些缺點、彌補這些遺憾,從而獲得幸福。其次,幸福不僅僅在追求之中,幸福也存在於當下的受用之中。用智慧追求來的幸福要學會享用它,要知道如何讓它實現最大化。 (作者:李煌明 李紅專
  
  參考文獻:
  [1]曹端:【曹月川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2頁。
  [2][3][5][6]程顥、程頤:【二程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86、204、61、130頁。
  [7][8]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0、112頁。
  [9] 朱熹:【論語集注】,齊魯書社1991年版,第114頁。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