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傳統之『樂』與人生『幸福』(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7-11 18:35| 發布者: 家鄰| 查看: 1527|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安仁者,天然自有之仁;而樂在其中者,天然自有之樂也。[1]    暫且不論此『樂』因何而來,先看此『樂』以什麼樣的形式,或在什麼樣的形象進入到我們心中。這『樂』既不是突然到來,也不是猛然闖進,而是『天然 ...
安仁者,天然自有之仁;而樂在其中者,天然自有之樂也。[1]
   暫且不論此『樂』因何而來,先看此『樂』以什麼樣的形式,或在什麼樣的形象進入到我們心中。這『樂』既不是突然到來,也不是猛然闖進,而是『天然自有』的,可謂『真樂天成』。似飄然而至,但又不夠確切,因為此『樂』乃我自有之,非從外來。同時,也說明並非由人在心中生一個『樂』來,而是本來就以某種形式潛在着,只是沒到一定時候不會顯現。
  依曹端所說:已經有一個『樂』存在於心中了,想要幸福就只要想法子把心中那個『樂』找出來就行了。曹端所說的這種『樂』真得存在嗎?
  實際,這正是儒家之『樂』的一個重要特點:幸福往往不在於外在客觀物事,而在於內心,只要養性就可以獲得真樂。這正是一種『樂』的一種即境界之樂,一種非物質欲望之滿足式的幸福,也正是我們要談論的『樂』或幸福。
  傳統之『樂』認為:幸福不僅是內在的、主觀的、經驗的心理感受,也是當下的、客觀的人生狀態,還是過程的、信仰的、指向未來的追求,甚至『幸福』本身就可以成為理想與信仰。
  
  一、 『樂』與幸福是心理體驗
  
  傳統理論認為,『樂』是心理體驗,是基於經驗的、內在的幸福,具體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安而不憂』、『善美愉悅』與『自然順適』。
  『安而不憂』,揭示的是一種個體生存幸福或物質幸福,以免除疾病、憂慮、死亡等不幸為特徵,以身心安全與安寧、『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等為內容。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章句上】)
  正如朱熹所說:『不憂非樂而何?』這也就點出了『樂』最基本的心理體驗『不憂』,沒有什麼亘在心之事,沒有過不去的溝坎。
  可見,『樂』最基本的心理體驗便是沒有憂愁,更不會有恐懼,換句話說就是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首先體現在生命與生活的安全,故說『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
  『善美愉悅』,揭示的是一種人際幸福及自我實現與審美需要的幸福,是對個體生命、生存發展完滿即聖賢人格之追求並不斷地從中獲得滿足的精神愉悅。
  古人言:『樂循理之謂君子』,若勉強,只是知循理,非是樂也。才到樂時,便是循理為樂,不循理為不樂,何苦而不循理,自不須勉強也。[2]
  也就是說,只要『循理』至無絲毫勉強的程度時,『樂』便自然生。『孔顏之樂』便是循理至『不須勉強』境界時,也就是『心』與『理』完全合一境界時,在精神上所產生的一種愉悅感。什麼是『理』呢?程頤說:
  孟子曰:『盡其心,知其性。』心即性也。在天為命,在人為性,論其所主為心,其實只一個道。
  性無不善,而有不善者才也。性即理,理則自堯舜至於塗人,一也。[3]
  在程頤看來天命、物理和人性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理』。而『循理』便是遵循天命、物理與無不善之性,概括地說,也就是遵循自然的規律與法則,社會的制度與規範。
  『自然順適』,與前種『樂』的體驗都不同,前二者是『有我』、『小我』之樂,而『自然順適』是『無我之我』的心理體驗,是超越於個體自身的自由體驗,是一種『物際關係』的幸福。
  一切醒轉,更不去此等處計較尋覓,卻得本心渾淪,只不合分別,便自無間斷,真是坦然蕩蕩,而悠然順適也。[4]
  也就是說人與其餘萬物、人慾與天理,原本就『不合分別』,因為人與萬物實際都是天地中同等之物,都是自然之物,同源於天地之化,所以萬物與人都應該順着自己的天然本性而為。順着自己的天然本性而動,更不作任何別的『計較、尋覓』,內心也就『坦然蕩蕩』、『悠然順適』,從而獲得一種自由、自在之樂。既然人與萬物原本『不合分別』,那麼,人也就只有如其它萬物一樣順着自家的天然本性語默動靜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然與自在,也才是真正的樂。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