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理論界回答的,應該是一個實踐理性層面的善惡觀念問題。 2000多年來,東方和西方的思想家們都以幾乎同等的精神深度和理論廣度對善與惡的觀念進行了全面的探索。然而,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理論界回答的,應該是一個實踐理性層面的善惡觀念問題。因為這是我國社會改革的實踐提出的命題。 我們的先賢哲人,從老子的天道之善,到孔孟的仁道之善,再到荀子和楊子的人性之惡,對善與惡的思想探索一直影響着中國文化的主流意識。但無論人們在道德和理論層面如何鍾情於抑惡揚善,現實生活一直都是一部善惡平衡的歷史。 善與惡的平衡是通過社會和個人兩個層面來實現的,在社會生活層面,善與惡是靠制度建設來實現的,好的制度可以將惡力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使之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一旦制度失調,平衡失控,超過了社會的承受能力,社會就會崩潰。而在個人層面,善與惡的平衡則表現為健康的人格和道德態度。 善惡事業是對社會制度的有益補充,我們必須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建立完備的善惡事業制度,以防止偽善盛行,迷惑視聽,危及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健康發展。 演講者小傳 劉雲德 1954年出生,山西人。1982年獲吉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3年獲聯合國開羅人口中心哲學(人口學)碩士學位,1987―1988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吉林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現任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旅遊系主任、教授,譯著【社會學】(上、下冊),專著【文化論綱】。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