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麼事,只有方法正確,才能成功。戰爭不僅是件極為複雜的事,而且是變化無常、詭譎迭出之事,戰略方法不正確是不能取勝的。所以歷代將帥都很重視【孫子兵法】的學習。
孫臏在其兵法【篡卒】篇中說:『恆勝有五:知道,勝。』又說,『恆不勝有五:不知道,不勝。』從正反兩方面強調了『知道者勝』的思想。 怎樣才算是『知道』呢? 孫臏說:『先知勝不勝之謂知道。』這就是說,能在戰略上,戰前就有把握勝利的人叫知『道』。道是戰爭中的客觀實際和戰爭規律。只有了解戰時敵我雙方的真實情況,遵從戰爭規律,作出正確的戰略部署,才能戰勝敵人。 公元前354年,魏伐趙,魏將龐涓圍困了趙都邯鄲。趙國危機,求救於齊國。 齊威王以田忌為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救趙。田忌欲率兵往邯鄲,孫臏說:『解開雜亂的線團,當明其糾結所在,以手抽解之,而不能用拳去打擊它;救斗者不參與打鬥。』這是說不要直接到邯鄲去參與趙魏兩國的戰爭。接着說:『今魏圍趙,魏國的精兵銳卒一定都到趙國去了,我們不如引兵直奔大梁(今開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魏必釋趙而自救。』這是【孫子兵法】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的戰略方法。 田忌聽孫臏之計,率軍直奔大梁。魏惠王急調龐涓回國。圍困數月剛攻下邯鄲的龐涓來不及休整部隊,便率疲憊之兵回國擊齊軍。 齊軍在到達桂陵(今河南長垣縣)時,田忌聽孫臏之計分出齊軍精銳埋伏於魏軍的必經之路,大軍仍奔大梁。龐涓迫於君命回軍大梁,到達桂陵時突遭齊軍伏兵襲擊,奔大梁的齊軍也迴轉齊擊龐涓的疲憊之師,龐涓險些喪命,齊軍大獲全勝。 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之戰。齊軍伏兵於桂陵是『以逸待勞』,齊軍『圍魏』的救趙戰略方法是正確的。 過了13年,魏又攻韓,韓國求救於齊,齊答應出兵,但行動遲緩。魏連克韓五城,又圍困了韓國的都城,齊國才出兵。齊宣王以田忌為將,以孫臏為軍師,直取魏都大梁。魏將龐涓聽到齊軍『直走大梁』的消息後立即率軍離開韓國回大梁,到大梁時齊軍已經撤兵西去。 孫臏對田忌說:『魏等三晉之兵素來兇悍勇猛而輕視齊軍,齊兵號稱怯戰。善於指揮的人要因循敵人的錯誤認識而以利引導其犯更大的錯誤,因其錯誤而戰勝敵人。』又說,『兵法: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軍,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孫臏的戰略方法是因循魏軍認為齊兵怯戰的認識,做出齊兵害怕魏兵而大量逃亡的假象,向魏軍『示怯』,引導『趣利』的魏軍追擊『齊軍』,從而分化魏軍,最後把『百裏而趣利』的魏軍消滅。 龐涓追齊軍到魏國東境後,大喜,說:『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龐涓果中孫臏的『示怯』之計,『乃棄其步兵,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追到齊國馬陵時,龐軍被早已埋伏在那裏的齊軍萬弩射死,魏太子申被俘,齊軍大勝。 孫臏因此名顯天下,【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天下流傳。 齊軍之所以能夠取勝,是因為孫臏的戰略部署既建立在對魏軍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又符合兵法。而龐涓之所以失敗,是他不了解齊軍,他自以為『我固知齊軍怯』就是一個大錯誤,在這個錯誤認識下所採取的行動都是錯誤的,不然,魏軍不會如此慘敗。 只有認真學習兵法,做到『知道』,結合實戰,掌握戰爭規律,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法,才能爭取到戰爭的勝利。 來源:大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