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淺論孔子倫理思想與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9-15 00:13|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818| 評論: 0|來自: 商務禮儀網

摘要: 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簡而之爲『孝』『忠』。這一倫理思想從內外兩個維度奠定了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基礎:一方面通過『教化』的手段,使家族每個成員在內心知曉忠孝禮義廉恥,皆以彬彬君 ...
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簡而之爲『孝』『忠』。這一倫理思想從內外兩個維度奠定了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基礎:一方面通過『教化』的手段,使家族每個成員在內心知曉忠孝禮義廉恥,皆以彬彬君子所具備的『仁』爲修身之目的;同時也強調了宗族倫理道德外在『禮』的實踐標準,即尊守族規家法、尊孝長輩、定期參加家族活動、維護宗族名聲以及保護宗族財產等等。孔子的倫理思想以及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內涵.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至今仍對中國社會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在中國歷代王朝,宗族家庭始終是個人在社會中得以立足的基點和依靠。在明清時期.有清人趙吉士指出:『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絕無雜姓攙人者.其風最爲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禮】,彬彬合度。父老嘗謂.新安有數種風俗勝於他邑:千年之蟓,不動一壞;千丁之族,未嘗散處;千載譜系.絲毫不紊;主僕之嚴。雖數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j一。從上文看出.在這種有共同的始祖、共同的血緣關係、共同的集體活動、共同的聚居地點、共同的族規家法、共同的公共財產之中,形成了徽州的宗族文化,並成爲當地文化的核心內涵之一。 


  大體說來.徽州宗族文化可以由內在與外在兩個方面的特徵構成。聚族而居、族規家法、宗族祠堂、族譜等是其外在的眾多特徵表現.而內化於宗族文化之中的則是強調族人道德品格與學識的修養。也即上文之中的『出人齒讓』和『彬彬合度』。明清時期徽州宗族文化的發達,與其歷史傳統、地理環境和發達的徽商經濟相聯繫,但在宗族文化的根本上是與孔子所開創的儒家倫理思想密不可分的。 


  孔子倫理思想的起點是殷周時期的宗法制度。『敬宗尊祖』不僅是人們感情的一種歸依和寄託,也是內化於國人心靈深處的倫理傳統。這種倫理傳統在表達人之爲人的家庭觀念的同時。也很早就賦予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周人嫡庶之制本爲天子諸侯繼統法而設』,『周初宗法,雖不可考,其見於七十子後學所述者,則喪服小記日:「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稱者爲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敬宗所以尊祖爾也。』t西周的宗法制度不僅規定著社會的倫理規範,也明確的體現著『家天下』的政治統治秩序。春秋時期的『敬宗尊祖』進一步延續著殷周宗法制的政治內涵。各族不僅普遍建立了宗廟以維繫著族人,而且各個諸侯國也往往利用由祖先神所表現出來的宗法關係以加強相互問的關係。忠孝道德教育的滲入,使得祭祖敬祖隱含了很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面對春秋末期的禮崩樂壞和社會動盪.孔子在繼承了傳統祖先祟拜觀念的同時又將其進一步發揮.提出了以『孝』『忠』爲核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倫理思想,把內在的道德修養目標『仁』與外在的道德實踐標準『禮』統一起來.使得宗族文化表現在內外兼修的兩個層面上,繼而追求達到儒家追求的文質彬彬的君子家族形象。 


  就孔子倫理思想而言.其內在的核心目標是追求個人達到『仁』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孔子認爲『君子學道則愛人』(【論語・陽貨】).是爲『仁者愛人』。其所指『仁』,即爲人的本質.既包括普遍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判斷,也包括了推己及人乃至兼濟天下的踐行觀。另一方面他又提出:『克己復禮爲 (【論語・顏淵≯)。這又是針對於個人而言.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爲.使個人的行爲完全符合『禮』的規範。同時.孔子認爲對於『仁』的追求,要通過『教化』來實現。教化能使人達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的崇高境界。 


  孔子倫理思想中以『仁』爲最高追求的學說.內化在徽州的各宗族文化之中.則表現爲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普通宗族,在其家規族法上均有興辦族學.資助族中貧困子弟讀書的條文,進而通過此種『教化』來實現族人的『仁』的境界。例如,歙縣【潭渡孝里黃氏家訓】載:『子姓十五以上,資質穎敏,苦志讀書者,眾加獎勵.量佐其筆札膏火之費。另設義學以教宗黨貧乏子弟。』又如休寧茗注洲吳氏【家規】載:『族中子弟有器字不凡.資稟聰慧而無力從師者,當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之膏火。』這樣,迨至明代嘉靖年間,徽州已是『十戶之村,無廢誦讀。』入清之後,它更是『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明清徽州教育發達.人文郁起。當時由該地各宗族普遍設置的各種家塾、族學、蒙館、義塾等星羅棋布.散處徽州六邑之外。徽州地區按政府定例還設置了以培養科舉人才爲其宗旨的府學、縣學,各地興辦了大批的社學。據康熙【徽州府志】統計,當時徽州有社學五百六十二所.縣塾五所。此外,徽屬六邑還有許多書院,講學蔚然成風。據統計,明清時期徽州府六邑共有書院五十四所.其中以紫陽書院爲最著名。重視教育,效果明顯。明清時期,徽州『以才人仕.以文垂世者』愈來愈多,各方面的人才不斷湧現,徽文化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尤其是明清時期徽州的科舉入仕者眾多。據統計,中舉者明代徽州有198名.清代則有698名。中進士者,明代徽州有392名,占全國進人總數的1.55;清代則有226名,占到全國進士總數的0.86。科舉成功的意義,一方面是使徽州許多宗族成爲當地享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進了徽州社會的儒教化,孔子『忠』、『孝』爲核心的倫理道德進一步內化於徽州的宗族文化之中。孔子倫理道德中個人的內在修養與外在的宗法制度和禮儀形式是相聯繫在一起的。明清徽州宗族文化中,類似於族法家規、家族祠堂和族譜等都是孔子倫理思想另一方面的重要表現。
來源:商務禮儀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