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你們替文物盜賊探路呢? 山西古建搶救之旅遭批評(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7-13 17:17|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535|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修繕人才緊缺是瓶頸 張之平認爲,木構建築的修繕必須由專業的修繕隊伍來完成,而目前我國木構建築的修繕人才緊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保護的進程。『資金不那麼缺乏了,但維護古建築的人才仍十分缺乏,這其實 ...

修繕人才緊缺是瓶頸

張之平認爲,木構建築的修繕必須由專業的修繕隊伍來完成,而目前我國木構建築的修繕人才緊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保護的進程。『資金不那麼缺乏了,但維護古建築的人才仍十分缺乏,這其實是我們不能一下展開所有修繕工程的關鍵。』據張之平介紹,目前我國高校的古建築教學,太偏理論,研究建築史的人很多,培養出來的專業維護人員卻很少。

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在北京大學考古學科創立90年和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創建60周年慶典上曾指出:當前文物保護工作中最大的制約就是人才,既缺乏高層次人才,也缺乏能動手操作、在古建和壁畫上動手修復的高級藍領人才。北京大學1993年開設了文物保護專業,但學生真正走上維護一線的卻很少。

據了解,山西有資質的承擔古建築維護的施工單位有18家,而其主攻方向大部分與鋼筋水泥有關,木建結構幾乎空白。

柴澤俊更是指出,現在很多傳統的維修木建築的技術面臨著失傳的危險,狀況非常嚴重。『現在的古木建築修繕人員,錛子拿不起,手工刨子不會用,魚鰾不會搖,桐油不會熬,石顏料不會灑,只能將就代用機器製作品。』比如簡單的釘椽子,如果使用手工製作的方形釘,一兩百年都不會滑落,而現在機器製作的釘子,三五年就壞了,但製作方形釘的手藝現在已經失傳,釘椽子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就意味著修繕的頻率非常高,以前200年需要修繕一次的構件,現在不到5年就得修一次,200年需要修40次,有多大的人力、物力能經得起這個折騰?』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