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儒家文化視角下的現代化農民工(3)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7-13 23:33|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466| 評論: 0|來自: 新華網

摘要: 其次,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沒有培訓、沒有社保、沒有勞動保護的經濟增長是難以爲繼的,是不能實現科學發展的。作爲生產要素之一的勞動力,必須同另一個生產要素即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經濟增長 ...
其次,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沒有培訓、沒有社保、沒有勞動保護的經濟增長是難以爲繼的,是不能實現科學發展的。作爲生產要素之一的勞動力,必須同另一個生產要素即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增長,推動產業升級。在西方經濟學界,亞當q斯密、勞卡特、穆勒、舒馬赫等人一以貫之的理論,就是強調最有價值的資本是對人的投資,認爲教育是幫助窮人的最好方式。

    再次,不利於和諧社會建設。社會學家陸學藝認爲,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在於社會階層結構合理,即社會階層結構由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中間階層占據人口的大多數。筆者認爲,中間階層的壯大,不能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長來實現,也不是靠高層的下向流動來實現。中間階層發展的動力,中間階層壯大的來源,正是數量龐大的、最基層的農民工。而農民工只有發揮主動性,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完成專業化、知識化的轉變,才能實現向上流動進入中間階層。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假如在涉世之初的三五年內未能得到充分發展,則必將漸趨弱化,十年之後這個人的整體素質將全部固化定型。也就是說,一個二十歲左右的農民工,要改變自己的文化素質,最佳時間在於三五年之內,最多時間在於十年之內,錯過這段時間,要學習,要改變,就很難了。

    因此,筆者認爲,教育培訓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必經之途,當務之急是建立由政府、企業、社會相聯繫的培訓教育體系,加強對農民工技能培訓、引導性培訓和學歷教育,促進農民工以工促學,以學促工,知行合一,科學發展。

    與民同樂: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國的儒家,不僅是一種思想理論,一種行爲規範,也是一種世俗化的生活方式。儒家祟尚修身,注重人的內在精神的培育,講究"寧靜以致遠"。孔子雖然認爲"君子不重,則不威",但他並不是一個苦行僧,他也會因欣賞音樂而"三月不知肉味"。在【禮記・樂記】一文中,他更將禮樂教育上升到治國之策的理論高度。儒家哲學中的憂患精神,也帶有"與民同樂"的意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爲古代讀書人和爲官者的一個價值取向。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休閒娛樂的需求更高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更豐富了,黃金周、出國游、充電學習、讀書看報、上網,是普通市民最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休閒方式。相比之下,作爲最基層的、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其精神文化生活則是非常單調機械的,"上班、吃飯、睡覺"是他們的生活模式。

    這樣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危險和隱患,因爲一個人的能力體現在工作上,一個人的品位體現在生活方式上,一個人的變質與失控不是在"八小時之內",而是在"八小時之外"。諸多案例證明,農民工失足、走錯路、違法亂紀的直接原因,都是由於精神生活單調,生活無聊與空虛造成的。
來源:新華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