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理論充滿了倫理色彩,對個人的道德自律要求很高,在血緣地緣密切聯繫的傳統"熟人"社會中,的確具有很大的約束與督促作用。但在今天來看,農民工背土離鄉,跨縣市、跨省、跨地區流動,"慎獨"理論的監督作用失去了社會基礎。從中觀上看,農民工由於失業或半失業的關係,時常不在家庭、學校、企業等各種社會組織之中,是"社會人"而非"單位人","慎獨"理論的約束作用失去了組織基礎。從微觀上看,農民工中大多是青壯年,青年大多情緒波動大,情感充沛,思想活躍,自制力較差,言行容易越軌,"慎獨"理論的引導作用失去了心理基礎。 無組織就無紀律,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黨和政府有關部門,要踐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舉措,一是要加強普法教育,提高農民工的法律素質,引導他們成爲具有理性精神的現代公民;二是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農民工學會用文明禮儀規範自己的言行;三是要按照憲法、工會法、勞動法所規定的組織制度,提高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擴展黨、團、工、婦組織在農民工群體的覆蓋面,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將農民工納入第二故鄉的政治體系。 有教無類:農民工的培訓教育 在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重視教育問題的,儒家創始人孔子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開私學之先風,門下弟子達三千之眾,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有教無類"以及【論語】、【大學】、【中庸】、【禮記】等儒家經典中所傳承下來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和學習方法,是非常寶貴、豐富的。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以前,農民要"跳龍門",實現向上流動,一靠讀書,二靠當兵。現在,市場經濟使農民多了打工這條出路。然而,農民的孩子在收入偏低的情況下,讀義務教育也很困難,在教育不公平的體制下,他們上高中、上大學的機會很少。他們大多勉強讀完義務教育以後,未經任何職業培訓就進入勞動力市場,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就業後也沒有意識和機會去參加學習培訓。他們年少無知,滿腦子都是掙錢,卻不知道憑藉什麼來掙錢。培訓教育的缺失,對農民工百害而無一利,對社會發展也是一樣。 首先,不利於農民工的發展。市場經濟時代是專業化時代,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民工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直接影響他們在社會分工中的崗位角色、社會地位、前途發展。由於文化素質低,沒有專業技能,所以他們只能做最苦、最累、最髒、最危險、最簡單的工作。儘管他們付出了很多,但自主創新能力一直不高,收入也始終偏低。 來源:新華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