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玲 攝
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中華民國的創立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公園,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據統計,目前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共有約40餘座中山公園。然而,惟有北京的中山公園歷史最為悠久,文化底蘊最為厚重。占地23萬平方米的北京中山公園,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萬壽興國寺。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亦即1420年,按【周禮・考工記】『左祖右社』的營國定製,社稷壇建造於皇宮之右即現在故宮午門外的西側,其內外壇垣與故宮東側的太廟(現勞動人民文化宮)左右對稱。自永樂皇帝始,明清兩代的皇帝每年二月、八月都要在這裡祭祀土神、穀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社稷壇於1914年改建成為中央公園並於同年10月10日開放,是北京第一個面向公眾開放的皇家園林。1925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曾停放在社稷壇北面的拜殿,1928年拜殿改名為中山堂,同時將中央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 『社稷』一詞為何又代指國家? 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白虎通】中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上尊。稷五穀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古人認為,土壤和糧食,乃國家立命之根。因為『神』可以引出萬物,所以祭『神』可以保障五穀豐登。社,指土地神;稷,指穀神。其中,社之所以被用來稱呼土地神,是因為古人把祭祀土地的地方叫社。古時候,土地神是人們供奉最普遍的一個神,從天子到諸侯,凡有土地者均可以立社。而土地不多的普通鄉民往往集體立社祭祀,於是,社便逐漸成了一種聚居單位,所謂『社會』一詞即來源於此。關於社神的『人選』,則有共工之子句龍、禹、女媧等三種說法。至於稷,來源於叫做稷正的主管農業的一種官職。傳說中的遠古時期部落首領、與黃帝同為中華民族始祖的烈山氏的兒子柱,曾任夏的稷正,其死後被奉為農神,也叫五穀神。 中國古代祭祀『社』和『稷』的活動,有分祭和合祭兩種不同的方式。自西周時期起,社神與穀神被人們合稱『社稷』,分別在社壇和稷壇祭祀。據【明史】載,明代洪武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京師建『太社在東、太稷在西,壇皆北向』。社稷兩壇『相去五丈,東西對峙,二壇周一謾薄S紗絲杉鞘薄疤紜焙汀疤狽痔扯瑁漓胱勻皇欠痔承屑饋 社神、稷神同壇合祭始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以社稷分祭未當,下禮部議,禮官引【山堂考索】:『社為九土之尊,稷為五穀之長,稷生於土,則社與稷固不可分。』其宜合祭『遂改作於午門之右,社稷共為一壇』。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在北京建造的社稷壇制如南京,仍沿用合祭為一壇的形制。在明清兩代的會典中,都曾把祭祀社稷同祭祀天地、太廟一起列為大祀。大祀極為隆重,皇帝要親自參加祀典,並有專門掌管祭祀的機構。據【大清會典】載:『凡祭祀之機,歲春祈秋報,皆以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太稷之神,以后土句龍氏、后稷氏配。』在祭日,社稷壇上『太社位右(即在東邊),太稷位左(即在西邊),均北向。后土句龍氏東位西向,后稷氏西位東向』。 因古代帝王每年兩次在社稷壇祈求國家太平,五穀豐登,『社稷』一詞遂逐漸演化成國家的象徵。【孟子・盡心(下)】中已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社稷壇為何要鋪五種顏色的土壤? 北京中山公園內的社稷壇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封建帝王祭祀社神、稷神的國家祭壇。 社稷壇呈正方形,共有三層,由漢白玉石砌築。上層每邊長16米,中層每邊長16.8米,下層每邊長17.8米,整個壇高0.96米。社稷壇的四周有們交坊ぃ繳杴唷⒑臁住⒑謁納鵒甙炊⒛稀⑽鰲⒈鋇姆較蚺帕校棵媲秸懈饔幸蛔喊子袷蔫敲擰I琊⑻成弦蚱躺櫨形逯盅丈耐寥潰炙壯啤拔逕痢薄K健拔逕痢保詞侵贛夢逯盅丈耐寥潰粗謝啤⒍唷⒛蝦臁⑽靼住⒈焙諼甯齜轎惶釷怠L程ㄕ醒氪α⒂幸環叫問莆吧韁魘被頡敖絞保先襝路劍⒁狻敖接攔蹋琊⒊ご妗薄N裁匆次甯齜轎謊∪∥逯盅丈耐寥濫兀吭諡謝澄幕校拔濉輩⒉皇且桓黽虻サ氖指拍睿悄諍岣壞奶厥饈鄭焓小熬擰蔽畲螅厥小拔濉蔽畲蟆T詬鞲雋煊蛑校即嬖謐盼甯齷駒兀拔濉貝淼氖僑浚親耪濉N逯盅丈斫稹⒛盡⑺⒒稹⑼痢拔逍小保泊磯⑽鰲⒛稀⒈薄⒅小拔宸健保虼恕拔逕痢畢笳髯盼頤親婀衫拇蟮睾徒痢9湃巳銜甯齜轎揮鍾胛宸階鴣緄納裎鍀岷希憾階鶥疲ㄗ粑舊瘢荒戲階鷓椎郟ㄗ粑鶘瘢晃鞣階鶘訇唬ㄗ粑鶘瘢槐狽階痱х錚ㄗ粑瘢徽凶鴰頻郟ㄗ粑遼瘛 社稷壇上五色土的厚度是多少? 據記載,社稷壇上的五色土在明弘治五年以前為2寸4分,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時,明孝宗朱v樘將其改為1寸,後皆尊此制。每年春秋仲月戊日,皇帝都要親自到社稷壇祭祀社神和稷神,祭祀前要由順天府負責更換新土,新土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象徵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自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明清兩代皇帝在這裡共舉行過1300餘次祭祀活動。 祭祀社神和稷神的祭祀儀式,包括迎神、升壇、上祭品、奏樂、獻舞、上香、跪拜、讀圭、出圭、送神等,一套繁瑣的禮儀大約需要二三個時辰。若趕上天氣不好或颳風下雨,祭祀儀式便改在壇北的拜殿中舉行。 中山公園社稷壇迄今已經歷了近600年的歲月滄桑。在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前,這裡一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社(土地神)稷(五穀之神)、祈禱豐年的場所。清帝退位後,社稷壇閒置疏於管理,守壇的人在壇內飼養豬羊,許多地方被用來種植苜蓿作為飼料。1913年民國政府接管社稷壇並對其進行大面積的整修,開闢了面對長安街的正門,鑿開了東壇門的圍牆,修成了月亮門的樣式。1915年以後,又在園中添建了河塘、疊石等,先後營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園等景觀,還把習禮亭、蘭亭八柱亭、保衛和平坊及河北大名古剎的宋代石獅以及清代宮苑中的青蓮朵等名石移入園中。十年動亂時,『五色土』全部改為黃土種植棉花,『文革』後才恢復原貌。1988年,中山公園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游江南
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