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轉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思想觀念,二是話語方式。 兩者缺一不可,只有思想觀念和話語方式同時更新,才說明文化轉型進入縱深階段。 2007年的散步、購物,2008年的打醬油、伏地挺身、叉腰肌以及雷、濉,2009年的躲貓貓、被××(被自殺、被就業等)幾乎每個重大事件都會產生一個新詞。 這些新詞不同於奧威爾所說的『新話』,恰恰相反,新詞有效地拆解了『新話』。在新詞的映襯下,『新話』成了老話、套話、廢話。 理性地表達反對立場和戲謔性地使用反諷話語,開始成爲網民的主要文化特徵。 2010年,話語轉型主要出現兩個趨勢:一是從造詞到造句,二是從網上到網下。 此外,還有從中文到英文的趨勢,比如給力被翻譯爲Geilivable,不給力則被相應翻譯爲Ungeilivable。但這個趨勢目前尚未對文化轉型產生影響。 從造詞到造句 2010年,新詞目不暇接。 蒜你狠、姜你軍、苹什麼、油你漲、糖高宗、豆你玩、棉裡針,物價上漲之處,就有新詞應聲而出。 但最值得關注的不是這些新詞,而是各種新的句式、文體,這也說明話語轉型更加深入,網民從造詞發展爲造句,新的語法呼之欲出。 除了鴨梨(壓力)很大、神馬都是浮雲,『感謝國家』和『恨爹不成剛』珠聯璧合,成爲年度流行語。 在溫哥華冬奧會上,中國選手周洋表示,獲得金牌可以讓爸媽生活得更好一點。體育部門有官員聲稱,在感謝爸媽之前,首先要感謝國家。隨後周洋按照要求,感謝國家。 但是,國家必須先於父母的說法,並未得到網民的認同。『感謝國家』被網友反覆使用,這種過度使用恰恰是對國家必須先於父母的質疑。 這涉及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只有忘記個人才等於熱愛國家,這種觀念在『文革』之後就得到反思,但是先感謝國家、再感謝父母的話語方式,卻一直沿襲。 直至此次『感謝國家』,這種話語方式終於獲得重新審視,說明個人的權益不能以國家的名義剝奪,開始深入人心。 編輯:秋痕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