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鲁智深 黄永玉 画
每间寺院佛殿上,佛祖跟前也有两个小佛,分别为左肋侍文殊,专管智慧,称为“大智”;另一为右肋侍普贤,管理德表,称为“大行”。
鲁达(“花和尚”鲁智深)在赵员外介绍下,便是投靠五台山原是文殊菩萨道场的文殊院。
智真长老替鲁达剃度后,改名为“智深”,这显示与文殊菩萨的“大智”一脉相传。
近日,有朋友准备到五台山旅游。我问他对五台山的认识有多少?他说道五台山上有很多文殊菩萨像。
我提议他在出发前,多看一些有关文殊菩萨事迹的书籍;及《水浒传》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且说鲁智深受戒时,智真长老与他摩顶,训导他必须遵守“三皈”“五戒”。
何谓“三皈”“五戒”?
“三皈”一要皈依佛性;二要皈奉正法;三要皈敬师友。而“五戒”乃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鲁智深可以做得到,不杀生则看当时情势而言,但不贪酒却难以做到。
鲁智深不能守戒,智真长老管束不来,索性把他送去东京大相国寺做“职事僧”(杂役和尚),交由智清禅师(智真长老的师弟)管教。
临别时,智真长老赠与四句佛偈,终身受用。偈云:“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这四句佛偈也正合了鲁智深离开五台山后的际遇直至坐化成正果。
在七十回的《水浒传》中,没有讲及鲁智深坐化,倒是在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的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有讲。
该回说道鲁智深捉了方腊交给宋江,宋江邀他上京还俗为官,鲁智深拒绝邀请,自言心已成灰,只想找个“净了”去处。其后于坐化前也写了几句偈,回应当年智真长老与赠的佛偈。偈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人称《水浒传》自七十回以后的章节为《后水浒》,然而,从第三回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与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互相呼应来看,纵然后来的五十回是续篇,也可看出施耐庵已部署鲁智深在第一百十九回圆寂。
来源:香港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