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著名翻译家王永年去世 曾译《在路上》《十日谈》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7-24 17:34| 發佈者: 裡人| 查看: 1792| 評論: 0|來自: 东方早报

摘要: 王永年 《十日谈》 著名翻译家王永年于7月21日在京逝世。他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很多网友撰文表达纪念,传媒界、出版界、作家等纷纷对王永年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学的中译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 ...

王永年

《十日谈》

著名翻译家王永年于7月21日在京逝世。他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很多网友撰文表达纪念,传媒界、出版界、作家等纷纷对王永年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学的中译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激。很多人回忆说,王永年翻译的《在路上》对他们的精神成长影响深远,而王永年翻译的博尔赫斯作品,更是对很多中国作家在创作形式上的新探索影响深远。

王永年精通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种外语,翻译多部世界文学名著。以王仲年笔名翻译的系列欧・亨利小说,出版多种版本,受到英美文学研究者的好评,他又从意大利原文翻译《十日谈》、《耶路撒冷的解放》和《约婚夫妇》,是中国从原文翻译《十日谈》的第一人。

王永年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父亲解放前曾经是国民政府云南省盐务局局长,父亲英文很好,毕业于南洋工学院,该校是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小时候,王永年家藏书很多。父亲从小教育他自食其力,王永年从来都不伸手要钱,而是自己做家庭教师,给别人补习功课挣钱交学费。他从学校毕业时,父亲才给了他30块钱,他买了一套衣服上班去了。

王永年从高二直接考大学,高三下半学期16岁的他便被录取。上海好几所大学都录了他,因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又是民国时期上海最好的大学之一,王永年就选了它。中学起王永年到处兼职挣钱,同时做几份家教,中学生小学生都教,外文更不用说。但做这活儿“精神上不太愉快”,因为请得起家教的都是有钱人,他们把王永年当佣人看。有时候学生太笨,学不好,身为家庭教师的王永年也跟着挨骂。

中学时代,王永年就打下了较好的多种语言基础。因王永年中学时本想学医,那时的德文医学院,也就是同济医学院的前身很有名,所以他学过德语。英文是非学不可的,抗战时期日文也一定要学,苏联革命的影响,王永年又用业余时间学了俄语。所以,王永年中学时就学了4种外语。

在那个年代大学的博雅环境里,王永年被熏陶出来。当时很多学者中英文贯通,甚至学贯中西。一些中文系的老先生,虽穿着长袍马褂,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教出来的学生英语都挺好,即使中文系的学生也可以用英文听课。有的课说好用中文讲,但竟然还有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把注册卡还给老师,说不上这门课了,要到用英文讲课的地方去。不过,这也是教会大学的特点,重视英文授课和使用英文教材。这样的语言环境,自然为王永年此后的翻译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青年时代的王永年曾是著名作家张爱玲同窗,时隔多年之后他仍记得当初的情景:“张爱玲也在圣约翰听过课,我们在一个班念过英文。她头发留得很长,长得比较清秀,很清高,一般的人都看不上。你知道南方农村小孩穿的虎头鞋吧,有两个耳朵的,她就穿着这种鞋,黄颜色带一点红的比较粗的布做成的那种,到学校上课,很特别。我不记得和她说过话,她看不起人,我干嘛要和她说话?你别以为她怎么样,她有时候考得不如我好的。”

曾经看作是荣耀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生的光环,在时代巨变之后反而成为负担,良好的语言能力也在新时代显得格格不入。王永年本来日、英文俱佳,后来日本投降,日文用不着了;抗美援朝,英语也不吃香了。找工作时,会英语非但不是一种资本,反而变成一种负担。尤其听说是圣约翰出来的,受过美帝国主义教育,对找工作没有好处。最后王永年是靠俄语找到工作,在学校里做俄语老师。可是不久,中苏关系恶化开始反苏反修,俄文也不灵了,王永年便自学了西班牙语。那时,全中国懂西班牙语的也不多,大学里有西班牙语系,但学校还没有毕业生。

王永年在云南教授俄语,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好多工作人员也来听他的课。但当时王永年的祖母和父母都在上海,希望他回沪,王永年便于1950年代初离开云南,王永年就以自动离职形式返回上海,工龄不能延续。回到上海后,一切从头做起。当时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招考外文编辑,王永年去应聘。400人报名,初招40人考试,最后录取一个。因在圣约翰大学良好的英文教育,王永年考起来不在话下。

本以为可以安稳呆在上海陪伴家人,没想到因缘际会又让王永年离开。1950年代末,新华社要成立西班牙语对外报道组,到上海寻找人才,通过中共上海市委打听到译文出版社有个王永年懂西班牙语,结果没有见过王永年就把他的关系转到了北京。王永年只身到了北京。到北京后,恰逢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他自己吃不饱,还要往家里寄粮票。直到1973年,王永年的家人才调到北京。

“文革”中很多知识分子受到打击。不过,因为王永年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翻译者,相对远离于政治,反而在时代的厄运中阴差阳错地寻觅到一方栖身之地。回首那段幽暗的岁月,王永年还是感慨不已:“‘文革’那些年,我过得挺安稳的。不是运气好,是人好啊!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你平时没有害人之心,能帮忙的时候帮人家忙,人家也不会下手来整你。但有人不是这样。最典型的例子,我们那时出个小错字就不得了的事情。比如说外文毛主席的毛是‘Mao’,打字机上‘O’和‘L’连在一起,你稍微手一滑,‘O’变成了‘L’,就变成‘Mal’了,‘Mal’就是坏的意思。真是不得了的事,反革命事件!造反派有一个头子,他就写成‘坏’了,你是造反派也不行,这是对毛主席不忠,要开批判大会。在此之前,因为我和他是住一个宿舍的,我就说这种事,人家比较容易理解,一字之差,很容易打错。他痛哭流涕地作完检讨后,反过来就把矛头指向我了,说,‘我这么错,王永年还轻描淡写,说只是一个字母之差,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我只是安慰一下他。”


来源:东方早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