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春秋时代的风雅精神与君子人格(4)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7-23 23:29|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566|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道德意义上的君子人格的成熟 “君子”一词在夏商及西周历史文献里已经多有记录,但君子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却是春秋时代完成的。 君子一词最初的意义是指居住于城邑中的贵族,而不具有道德的意义。《尚 ...

道德意义上的君子人格的成熟

“君子”一词在夏商及西周历史文献里已经多有记录,但君子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却是春秋时代完成的。

君子一词最初的意义是指居住于城邑中的贵族,而不具有道德的意义。《尚书・无逸》谓:“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君子是城邑中“无逸”的人,而小人则是从事稼穑的人,其分工有明显的区别。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分工的不同是被当时人普遍认同的。《左传・襄公九年》记晋知武子曰:“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君子从事的是劳心勤礼之事,而小人从事的是稼穑农力之事,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君子一词的道德意义是后起的,它经历了从阶级意义到文化意义再到道德意义的转变,而君子道德意义的形成代表了君子人格的真正成熟。当君子与小人成为一种道德的称谓时,它就不是指阶级与阶层的意义,而是指精神的修养了。《左传・成公九年》的一则故事很能反映这一问题: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太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它。”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太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这则故事本身已经具有相当的戏剧性,而更有启发意义的是钟仪在回答景公提问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精神修养,征服了晋国的君臣,被称为君子,这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君子人格标准,即信、仁、忠、敏。君子已不是一个人的身份标志,而成为一种道德评价。君子既有从容镇定的外在风范,又有仁信忠敏的内在气质,可以清楚地看出君子作为一种道德评判的标准已经基本完成。后来的中国思想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构建了以仁为内在要求,以礼为外在风范,以智为文化标准,以勇为英雄气度的君子人格体系。君子的人格标准愈来愈为广大士人所接受,荀子提出了“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道也”的伟大命题,成就君子是中国人一生努力的目标。

演讲者小传

傅道彬 196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历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出版有《诗可以观》、《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文学是什么》(合著)等著作。


来源:光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