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文化背景下春秋士人的鄉黨生活 春秋社會一方面表現為禮樂文化的被僭越被曲解被破壞,同時這也是一個禮樂文化被強調被堅持被普及的特殊時代,僭越的是制度層面,普及的是精神層面。春秋士人對禮樂文化的堅持,不僅體現在對宗廟祭祀等重大政治制度的堅持,更體現為一般的日常世俗生活,立足於日常的樸素的鄉黨的生活。 鄉黨是周代基礎的社會組織,鄉裏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構成的宗法政治單位。我們不應該用現代鄉村的概念理解周代的『鄉裏』制度,因為周代的『鄉』本質上是屬於城邑屬於城邦的。 鄉飲酒禮與鄉射禮,是鄉黨間重要的典禮活動,而整個活動更像一場規模宏大的禮樂藝術的演出,其結構形式具有原始戲劇的形式特徵。鄉飲酒禮分為迎賓、獻賓、宴賓、送賓四個組成部分,正像戲劇的序幕、發展、高潮、尾聲一樣,這四個組成部分也把普通鄉人的世俗生活納入藝術程序之中。整個藝術過程更像鄉黨間展演的一幕有長度有主題有情境的恢宏的戲劇,在發生、發展、高潮、結尾藝術地實現鄉裏之間其樂融融『詩可以群』的現實主題。鄉飲酒禮用詩共十九首,鄉射禮也以『樂射』為最高境界,鄉飲、鄉射的過程也是詩樂藝術介入周人世俗生活的過程。 孔子特別強調通過鄉黨生活建立君子的人格風範。【論語・鄉黨】的文字多記孔子於鄉裏間的日常生活形態,把神聖的道德規範付諸日常生活狀態的表現。例如:記其衣着是『當暑,,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裘,黃衣狐裘』;記其飲食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而g,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記其宴飲是『惟酒無量,不及亂』;記其寢坐是『席不正,不坐』『寢不屍,居不容』;記其乘車是『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鄉黨】一篇匯集孔子平日周旋動容與其衣服飲食之細,在日常瑣屑生活中更見孔子行止之閒雅而合於禮儀規範。【鄉黨】的最後一節作: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錢穆先生【論語新解】以為『色斯舉矣,翔而後集』當是兩句逸詩,由於【鄉黨】文字多是孔子日常瑣細言行,唯恐有『瑣屑而拘泥』之嫌,於是以描述鳥兒起落時察言觀色的形態起興,引出『時哉,時哉』的人生議論,使得平凡的生活忽見詩意盎然之情趣,而沒有呆板生澀之感。把禮樂精神寓於舉手投足之間,將詩意人生引入尋常鄉黨生活,正體現出孔子歌者之風範。 不唯孔子,詩樂是周代貴族的基本修養,以詩言志,以樂賦情,是通行於周代士人間的風雅之舉。【荀子・樂論】謂:『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與鐘鼓相比,琴瑟是鄉人通行的音樂工具,所以【禮記・曲禮】記:『大夫無故不徹懸,士無故不徹琴瑟。』金屬樂器懸於架上,演奏需要諸多條件,非一般士人能力所及;而普通的鄉士是要將琴瑟隨身攜帶的。周代的城邑貴族無論是王公大夫還是鄉黨士人,都有良好的音樂修養,不僅平時琴瑟在身,【禮記・玉藻】載:『趨以【采齊】,行以【肆夏】』,甚至是走路的腳步也要合於音樂的節奏,禮樂藝術雅化着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塑造着君子的風雅氣度。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