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31] 當然,『古史辨派』並未完全否認『偽書』的史料價值,他們並且對此曾有多次申述。所以『古史辨派』的『疑古』並非『蔑古』。因該問題不在本文範圍內,只能另文探討了。 [32] 王元化便說:『以懷疑精神探究古史本無可非議,但以辨偽規範古史,則未免過於簡單。』【談考辨古史】,【清園夜讀】(增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75頁。 [33] 梁園東:【古史辨的史學方法商榷】(1930年10月15日),【東方雜誌】第27卷第22號,1930年11月25日。王森也說:『這個運動最大的盲點之一是把書的真偽和書中所記載史事的真偽完全等同起來,認為偽書中便不可能有真史料。』【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87年版,第295-296頁。 [34]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 [35]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1頁。 [36]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第26頁。 [37] 錢穆:【國史大綱】上冊(修訂本),第8頁。 [38] 『古史辨派』的反思,或許還受到時局的觸動。有論者認為:『當時人所迫切需要的,是如何從歷史中尋求中華民族生存的力量與精神,而不是斤斤計較於中國歷史的長短,或某些史書的真偽。於是,自「古史辨」以來所掀起的歷史研究法的熱潮,逐漸冷了下來。』王晴佳:【中國史學的科學化――專科化與跨學科】,羅志田編【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60頁。 [39] 顧頡剛:【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呂思勉、童書業編【古史辨】第7冊上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第4頁。 [40] 此據童書業的評述,童書業:【古史辨第七冊自序二】(1940年8月30日),【古史辨】第7冊上編,第2-3頁。 [41] 童書業:【古史辨第七冊自序二】,【古史辨】第7冊上編,第5-6頁。 [42] 崔述:【無聞集】卷三【<曹氏家譜>序】,顧頡剛編【崔東壁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07頁。 [43] 楊寬便認為層累說『頗多疏略;亦且傳說之演變不如是之簡單』(【中國上古史導論】,1938年1月,【古史辨】第7冊上編,第104頁)。顧頡剛也自承:『論斷或落於主觀,以致有武斷及深文周納之處,又如引用材料或有錯誤,以致所作的記載有不合事實之處』,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自序一】(1930年1月3日),【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7頁。 [44] 詳參劉家和、廖學盛主編【世界古代文明史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1-77頁。 [45] 張蔭麟:【評近人顧頡剛對於中國古史之討論】,顧頡剛編【古史辨】第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第271―273頁。張蔭麟後來還曾申明:『吾人非謂古不可疑,就研究之歷程而言,一切學問皆當以疑始,更何有於古;然若不廣求證據而擅下斷案,立一臆說,凡不與吾說合者則皆偽之,此與舊日策論家之好作翻案文章,其何以異?而今日之言疑古者大率類此。』【評顧頡剛<秦漢統一的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的想像>】,【古史辨】第2冊,第15-16頁。 [46] 紹來:【整理古史應注意之條件――質顧頡剛的<古史辨>】(1928年11月28日),【古史辨】第2冊,第419頁。 [47] 梁園東:【古史辨的史學方法商榷(續)】(1930年10月15日),【東方雜誌】第27卷第24號,1930年12月25日。 [48]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第23頁。 [49] 周祖謨:【懷念一代宗師援庵先生】,【紀念陳垣校長誕生110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298頁。 [50] 羅香林:【回憶陳寅恪師】,張潔、楊燕麗選編【追憶陳寅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頁。 [51] 胡適:【評論近人考據<老子>年代的方法】,姜義華主編【胡適學術文集・中國哲學史】下冊,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767頁。 [52] 梁啓超就曾經批評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說:『胡先生的偏處,在疑古太過;疑古原不失為治學的一種方法,但太過也很生出毛病。』梁啓超:【評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張品興主編【梁啓超全集】第7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6頁。 [53] 趙潤海:【胡適與<老子>的時代問題】,轉引自章清:【胡適評傳】,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頁。 [54]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242、229頁。 [55] 柳存仁:【紀念錢玄同先生】(1940年10月),【古史辨】第7冊上編,第3頁。 [56]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民國史室編【胡適的日記】下冊,1922年8月28日條,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440頁。 來源:國學文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