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詩詞創作很熱 能否帶來佳作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7-26 09:21|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699|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2011 年 9 月 4 日 ,南京新街口一家商場內,一首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詩句高高懸掛在店堂中,帶來別樣風格。 CFP 趙仁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201194,南京新街口一家商場內,一首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詩句高高懸掛在店堂中,帶來別樣風格。CFP

趙仁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

王立平

作曲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

97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詩詞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掛牌。當前社會的詩詞創作很熱許多縣級單位都設有詩詞學會全國每年詩詞作品數以萬計如果結集出版一年就是一部【全唐詩】。但這些詩詞作品舊體詩往往不合格律似是而非;新體詩常常刻意標新,晦澀難懂。詩詞創作的熱度能否帶來優秀作品,來浸潤我們的心靈?

在當代社會,談起文學,小說成為主流。不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是因為自己的小說作品獲獎,將中國的文學作品介紹給世界,也往往首選小說。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與被視為『街談巷議』的小說相比,詩詞往往更被看重,是傳統文化的精華

趙仁:談起中國的傳統文化,常以經、史、子、集四部歸類。我覺得在這四部中,詩詞所在的集部當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和集大成者。毋庸置疑,經部中也有很多精華,如【孟子】中的民本思想,但經部中的很多思想觀點都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和專制思想相聯繫,存在根本性的局限和錯誤。史部是傳統文化的重鎮,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典籍中,保留了大量寶貴的歷史資料,使後人能看到歷史發展的軌跡,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但這些精華往往被大量的統治權謀所淹沒,所以糟粕也不少。子部能較全面地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和智慧,尤其是先秦諸說開啟了後代學術思想和哲學的體系,但它的問題是越到後來越變得缺乏創造力,變得越龐雜、越玄虛以致荒誕。而集部有幾個優點:一是編排體例的系統清晰;二是時間跨度大,能反映出學術、思想、文學創作不斷發展變化的脈絡,誠如王國維先生所云,『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三是內容全面廣博,舉凡哲學、社會、歷史、學術見解和各類駢散文章、詩詞歌賦無不收錄其中。其中的詩集,尤其值得我們格外重視與探討。

王立平: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這話真不是溢美之詞。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就已經體現出中國人對詩的崇尚,無論是在統治階層還是在民間,人們都通過詩來表情達意,正所謂『詩言志』。詩是中國文學皇冠上的明珠,是『文明古國』的集中體現。在古代,詩能吟,詞可唱,可惜因為缺乏有效的記錄手段,與詩詞相配合的音樂失傳了,只能見到詩詞的文本。因為不再吟唱,詩詞的格律也漸漸不為人所熟悉。到了新文化運動以後,一方面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寫詩,一方面為了翻譯外國詩歌,有了新體詩。新體詩使詩歌煥發了活力。

我中學、大學時都是詩的愛好者,但後來我和新詩漸行漸遠,感覺詩越來越看不懂,後來乾脆連韻腳也不壓了,詩的美感也喪失了,別說背,念都念不順,更搞不懂是什麼意思,以致我很長時間不大看新詩,我知道有不少人跟我差不多。其實每個時代都不缺乏好詩詞,它們會對人產生深刻影響,許多年輕人都是念着詩走上了自己夢想的道路。傳統不繼承、不發揚就會斷裂,在當前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社會背景下,推動中華詩詞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責任。

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明代詩家錢謙益編注杜甫詩詞『以詩證史』,近代學者陳寅恪依據詩詞著【柳如是別傳】,而詩詞中記錄的民風民俗,更是不勝枚舉。詩詞可謂是打開中國文化大門的鑰匙,因此應將當代創作的詩詞編輯整理

趙仁:詩詞不僅是作者抒情的手段,也是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杜甫的詩被稱作『詩史』,張九齡、蘇軾、辛棄疾等許多詩人詞家,其作品都記述了一些節日的情景,而這方面的文化專着相對較少。【荊楚歲時記】等相關書籍文字較為簡略枯燥,詩詞的記述則很鮮活,如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賣痴呆詞】,就反映了南方春節的獨特風俗。這些文化內容,在史書中往往找不到記載。

我覺得對於今天的詩詞創作,應加強編輯整理,提倡精品意識。要想搞好當代詩詞研究,首要條件是必須全面而清晰地了解當前詩詞創作的具體情況。目前它是當代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日後它是研究這一段詩詞創作的歷史資料,所謂『詩詞存史』。現在的詩詞創作太繁榮,社會上詩詞的結集出版,又普遍存在重公關、拉關係、拉名人、傍大款的風氣,因此對當今創作詩詞的編輯整理,要避免這些不良現象的干擾,較公正客觀地做好這項存史工作。我建議一是通盤考慮,以某種最適宜的形式,比如規模適當的年鑑形式,長期系統地整理出版當代詩詞選集,包括評論集。二是建立健全嚴格的機制和程序,確保整理出版的質量。

王立平:民歌其實就是民間的詩詞,是時代的記錄。比如依據陝北民歌改編的新體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就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對戀愛、婚姻的觀念。詩詞根植於社會生活現實,同時作用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靈。整理一個時代的詩詞,其實就是整理一個時代的文化。

今年是2011年,自1911年辛亥革命算起,已經過了整整100年。在這100年間的滄桑巨變中,中華兒女經歷了太多事情,也產生和流傳了許許多多詩詞作品。我建議編一部近現代的【新樂府】,借用唐朝已有過的【新樂府】名稱和概念,把反映百年來包括大陸、港、澳、台在內的整個華人圈的奮爭、求生、探索、追求心路歷程的歌詞歸納在一起;把影響最大、影響最久、影響最深的作品;把最有影響的詞作家的代表作;把代表100年來最有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的歌詞作品匯總起來,編成這部【新樂府】。【新樂府】的編輯,應本着尊重歷史、體現包容、以大局為重、鐫刻時代印跡的思想,為後人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我認為這件工作既是文,又是史,也有研究分析和總結,完成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將不愧對時代,不愧對子孫。

押韻、平仄、對仗……辯證看待詩詞的格律,中國的詩詞應該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要提高當代詩詞作品的質量,詩詞就要回歸教育,注重和音樂相聯繫

趙仁:中國的古典詩詞講究格律。對初學者而言,格律的確對遣詞造句有束縛,但中國語言詞彙豐富,經過一段時間的創作實踐,做到詩詞符合格律並不太困難。而且格律本身就具有一種形式美,是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特點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名句,其本身意思未必多高妙,但僅僅是平仄對仗之美,就可流傳後世。說格律詩是『戴着鐐銬跳舞』,但如果運用得好,『鐐銬』就可變成『紅綢』、『長袖』。從這個角度看,如當代詞家葉嘉瑩所言:作好新體詩比作好舊體詩難。

要提高當代詩詞的創作水平,需要進一步回歸教育。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為例,小學教材六年只選了28篇詩詞,初中三年選了48篇,而高中三年只選了11篇,數量不多,且以絕句為主。在高等教育中,絕大部分高校的中文專業都未把詩詞格律納入教學之中,致使中文系畢業生都不懂詩詞格律知識。現在有很多的詩詞愛好者,有些水平還相當高,但如果問他何以如此,大多數人回答都是因業餘愛好,基本沒有人回答是得益於學校教育。這種現象很值得我們深思。要想繼承傳統文化,繁榮詩詞事業必須以人為本,必須有相當專業水平的人作為骨幹隊伍。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教育入手。

王立平:詩詞格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能夠了解、欣賞格律,甚至按照格律創作一些詩詞,這些都能體現中國人的文化身份。但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應該根據時代的要求作一些變化。比如我的作品【駝鈴】中,有兩句歌詞『默默無語兩行淚,耳邊響起駝鈴聲』,它有一些古典詩詞的元素,同時又有新體詩通俗易懂的特點。不能片面認為,舊體詩雅,新體詩俗,雅俗不是手段,是一種境界。

說到當代詩詞的創作和研究,我覺得應該注重和音樂、音樂文學――歌詞相聯繫。本來詞就是唱的,既然是詞,就要能唱。我們國家現在有兩支龐大的隊伍,一支是寫詩、寫詞的,但這裏的詞不是為譜曲和演唱的。另一支是專寫歌詞的,主要是為譜曲和演唱創作歌詞。兩支隊伍都很龐大,都有很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但兩者相互很少溝通,儘管有人橫跨兩界,但對於兩個界別來說,甚至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原本詞之所以講究格律,講究平仄,是為了歌唱,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曲調。因為當時沒有科學的記譜法,也沒有記錄音樂旋律的技術手段,音樂失傳了,便只剩下了不同格律、而沒有旋律的詞。可能也是因為沒有許多作曲家為之譜曲,便形成了後來按格律填寫的詞卻往往無曲調可唱。而專門為歌唱而寫歌詞的卻脫離了詩詞界。我希望能改變當前不正常、不合理的局面,給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讓更多好的作品不斷湧現,服務人民大眾,謳歌偉大時代。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