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能列出穿越劇中雍正的一眾妃嬪,能侃侃而談某朝某代的「那些事兒」,卻對自己父輩的故事沒興趣。』以父輩青春為題材的知青劇雖然走紅螢屏,卻在網絡點播中不敵宮鬥穿越劇,並且正在成為一種行業常態。有學者表示,『80後』『90後』對父輩成長經歷缺乏了解,甚至沒有興趣去了解。 很多年輕人說,對父輩的青春沒興趣,是因為上一代人的生存哲學過時了。當下的年輕人有自己的生存焦慮,其中許多問題父輩不能理解,也給不出答案。同濟大學王鴻生教授表示,代代相傳的經驗蘊含着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許多關於未來的方向感,恰恰存在於父輩的歷史感之中。 父輩群像不敵古裝偶像 『孩子瞄了幾眼知青題材電視劇,很不解地問:你們年輕的時候,談戀愛就像戲裏那樣因為一首詩歌就開始惺惺相惜,然後一輩子不離不棄?』一位學者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的孩子報得出影視劇中雍正妃嬪的名字,講得出穿越小說裏『八爺』為什麼要造反,卻說不清父母有過怎樣的經歷,不了解父母為何因舒婷或者普希金的詩而牽手偕老,而那種熱血沸騰投身國家建設的理想信念,在孩子眼裏顯得『不可思議』。 這不是個案。在一份電視劇收視率構成表上,從女性角度回望新中國成立後數十年社會變遷的【風和日麗】,以及再現創業年代的【大工匠】和【鋼鐵年代】,大部分觀眾年紀都在五六十歲,30多歲年輕觀眾不足10%。而在年輕觀眾集中的視頻網站,以父輩為主角的電視劇點播率都不高。綜合5大視頻網站的點播排名,遙遙領先的是【甄執貳恫講驕摹貳豆貳睹廊誦募啤返裙拋按┰教獠牡縭泳紜S笆硬笛芯空囈庖幌窒蠊檳晌骸巴縞狹饜寫┰焦拋暗陌槿保吞鎦叵腫瘧貝蠡氖降娜妊啻骸!痹諛昵崛誦哪恐校副踩合竦撓跋熗Σ壞泄拋芭枷瘛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了解父輩們的熱血青春?有年輕觀眾在博客中流露出對父輩青春『羨慕嫉妒恨』:『單純,充滿激情,總是信心滿滿。』他同時提問,『時代完全不同了,與爸爸媽媽對比青春有意義嗎?』在不少年輕觀眾眼中,父輩青春題材表現的生活時過境遷,沒有參考價值,反而是穿越劇中的『宮鬥』、『心計』,應付當下的生活工作更實用。 父輩精神可滋養年輕人 『忽視自身以及與自身最相關的東西,是信息爆炸時代很多人的通病。』王鴻生告訴記者,房子、車子、婚姻、家庭等話題,往往形成『橫向包抄』之勢,讓年輕一代疲於應對,以至於找不到方向,『而方向感有時恰恰存在於父輩群像構成的縱向歷史感之中』。 父輩青春題材的編劇大多是父母的同輩,他們將自己的經歷、對人生的感悟轉化成文字和影像傳遞給後人。【兵團歲月】、【北風那個吹】、【知青】等劇在愛情的包裹下,一改『貧瘠年代』的印象,主角個個充滿陽光,故事也被譽為父輩版『奮鬥』。『傷痕』的味道已經漸漸淡去,父輩一代人生命中的美好,正在被影視劇更多地發掘。有學者提醒,換一種眼光對待父輩,年輕人就會有收穫。 『用當下眼光看父輩,你會以為他們的一生中所有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為了柴米油鹽。其實是我們忽略了他們的精神世界。』一位『80後』陪父母看了幾部父輩題材電視劇後被深深感動。他在評論中說,與其借『穿越』逃避現實,不如從父輩精神中找尋解決問題的靈感。『或許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是父輩的奮鬥、對未來的寄託,都給出了指向。』他在博文中描述了父親年輕時的一張照片:爸爸和他的同學穿着軍大衣,笑得見牙不見眼,一行鋼筆字把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錯寫成了『柳浪逢陰』。作者說,父親小時候住的地方沒有什麼景色,見到西湖算是大開眼界,估計拍照的那天是陰天,加上對城市和新生活的期待,年輕的他們一時興奮得無法記清太多東西。通過這張照片,這位『80後』對父親一代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說,看見了風景的父親,決定去看更多的風景。『父親選擇了海洋化學專業,成為第一代遠洋科考隊員。父親說這是對「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一種認同――哪怕面對「大風景」時,發現自己幼稚青澀,也要保持開放的胸懷,懂得前進的意義。』 只要讀懂父輩,哪怕試着去讀懂,就能體會到一代人的奉獻以及社會的積極改變。王鴻生對記者說,『寫着父輩青春的這一頁歷史終究會翻過去,只是希望年輕人不要翻得太快太輕鬆。』 記者 王磊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