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說,殷仲文、李宣的馬屁話,堪稱絕妙。孔子說,『巧言令色鮮以仁』,所謂巧佞之人,指的就是這樣專門揀你喜歡的事做、愛聽的話說,令你頓覺通體舒泰,輕飄飄不知所以然。但是,愛聽馬屁話者,其實不過是享一時之快,待到幡然醒悟已然晚矣。如桓玄、慕容超最後都落了個國破家亡的結局,桓玄兵敗後曾問身邊諸臣:『我何以敗乎?』吏部侍郎曹靖之說:『天怒民怨,焉能不敗!』桓玄又問:『卿何不諫?』曹靖之回答:『當時朝中一片歌頌之聲,都說當今乃堯舜之世,你也欣然相受,我還敢說什麼呢?』桓玄聽後一陣默然。至於那位馬屁功夫一流的殷仲文,先是叛晉依桓,後來見桓玄大勢已去,便又降附劉裕,最後還是因爲謀反被劉裕所殺。正所謂『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同樣,拍馬屁者也絕對不會是爲了展示其語言才華,千言萬語背後不過是一個有所求罷了,在其心中,若無追逐的利益,即便只是口舌,又豈能白費?正如戰國時鄒忌諷齊王說:『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他們自然都要揀您愛聽的話說,由是觀之,王之蔽甚矣!』 明代劉元卿【賢奕編》裡有一篇『黠猱媚虎』: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餘以奉虎曰:『吾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之,以獻左右。』虎曰:『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蹤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君不見古往今來,有多少『猛虎』就是在一片奉承聲中被『黠猱』所害!最近,關於說真話、聽真話的問題成爲一時熱議。領導幹部既要願意聽真話,更要善於聽真話。善於聽真話,就必須會識別阿言諛語。西漢時,京房向漢元帝論述治亂之道,說:『任賢必治,任不肖必亂,必然之道也。』進而解釋,誠如斯言,『臨亂之君,各賢其臣』,自古以來,即使如周幽王、周厲王、秦二世者,恐怕也不是明知巧佞而故意用之,在他們心中,便是趙高之流,自然也不會是小人,反而是辦事得力、說話中聽的賢臣。京房的這一番話,或許也可以作爲對今天手握權力的官員們的一個提醒。要之,即使只是在心裡,恐怕也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乃不喜真話、好受溜須拍馬之人。馬屁害人,但那些被馬屁所害之人,十有八九倒認爲此乃真情流露之言呢!所以,當面對好話時不妨靜下來想一想,特別是當好話如潮時不妨想一想『黠猱媚虎』的故事,保持住人貴自知的清醒。如此,庶幾可免於京房『後之視今,猶今之視前』的喟嘆了。 來源:學習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