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小众院团转企改制引担忧 不能一味向钱看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7-30 17:04|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1235| 評論: 0|來自: 北京商报

摘要: 近日,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北京市曲剧团三家国有院团正式完成转企改制,走向了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院团转企改制是必然出路,即便是相对小众的评剧、河北梆子,也应该走市场,这不仅是生存模式 ...

近日,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北京市曲剧团三家国有院团正式完成转企改制,走向了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院团转企改制是必然出路,即便是相对小众的评剧、河北梆子,也应该走市场,这不仅是生存模式的转变,更是发展理念的更替。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为此次转企改制的完成起立鼓掌。

但笔者不免有些担忧,这些已然相当小众的传统戏曲,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走下去吗?在笔者看来,将评剧、河北梆子单纯一味推向市场,未必是件好事。一旦脱离了国家扶持,又短时间内难以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不少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艺术,难免会因为肚子问题,要么在金钱冲击下变质,沦为不伦不类的商业傀儡;要么抵挡不住生存的压力,走向消亡。

笔者曾经采访一位非遗大师,大师的一句话触动了笔者:对于很多老玩意,如果不能让它适应市场,那就让它安安静静保持延续即可,给古老的文化留个根。现在看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评剧、河北梆子,在保护的时候,不要一味想着如何尽快创新挣钱方式,反而是踏踏实实为这些艺术保留住最后的基因倒是首要任务。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笔者了解到,虽然这些古老的戏曲在年轻人中没有市场,但在不少中老年观众和部分区域,依旧保存有为数不少的观众。与其让评剧、河北梆子去跟流行歌曲抢市场,还不如让它们在属于自己的观众中继续发挥影响力,这才是切实可行的生存之道。

与此同时,评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戏曲依旧不能放弃创新,其实纵观任何一个剧种,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程度不一的量变甚至质变。京剧艺术真正兴起不过百年,京剧的产生不也是多种地方戏曲融会贯通的产物吗?所以,在评剧、河北梆子大量的市场演出中,表演者们必须学会思考,如何才能创新出这一时代观众喜欢的表演形式。或许这个过程会很短,几年就完成;但或许这个过程要历经几辈人,才能瓜熟蒂落。

国家政策将对传统戏曲传承保护带来很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虽然将传统戏曲推向了市场,但每年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还是必要的;相关的传承人奖励措施、创新鼓励办法也能推动传统戏曲的延续。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帮助传统戏曲拓展市场。但这种拓展不是简单的行政要求,而是通过对于票价的补贴等更为市场化的方式,促使更多观众自愿掏钱买票,只有这样,才能为传统戏曲真正打开一片市场。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转企改制的三家院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改制后每家新增5000万元国家资本金作为公司注册资金、国家制定了《关于为市属转制国有文艺院团建立长效扶持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希望这些小众的院团,在市场经济中一路走好,为中华文化留下宝贵的基因。

(陈杰 )


来源:北京商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