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瀕危語言亟待拯救 保護消逝的文化精神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2-7-30 17:21|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2157|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光明日報近日報導,谷歌日前推出了『瀕危語言』項目,旨在拯救3000多種正逐漸消失的語言。該項目負責人稱:『語言的消亡意味著珍貴的科學和文化信息的流失,與物種的滅絕毫無二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繪製的【全球瀕 ...

光明日報近日報導,谷歌日前推出了『瀕危語言』項目,旨在拯救3000多種正逐漸消失的語言。該項目負責人稱:『語言的消亡意味著珍貴的科學和文化信息的流失,與物種的滅絕毫無二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繪製的【全球瀕危語言分布圖】上,列出了2474種語言的名稱、瀕危程度和使用地區,其中有230種語言自1950年起已經消失。中國雖然不在全球語言瀕危的熱點地帶,但至少也有數十種語言處於瀕危狀態。

語言負載於習俗、倫理、宗教、生活方式之上,語言快速消失的背後是民族文化個性的消失,是文化同質化的加劇。所有民族文化現在都面臨著這種威脅:全球化與現代化所向披靡,拉平了世界,整合了族群,樹立了交往規則,普及了公共生活,讓曾經單獨書寫的民族歷史與大歷史合流。不穿旗裝、不習騎射的滿族,失去了『魚皮製衣酒敬神』傳統的赫哲族,民族文化的識別性已經逐漸弱化。

保護瀕危語言,其實是保護民族文化的子命題。把瀕危的語言用『錄音和錄像的方式保存起來』,專門爲某種土著語培養學徒和傳承人,這些標本式的保護方式並非沒有意義,但僅限於訓詁和文獻學領域。更重要的是保護語言的『載體』,保護修葺文化遺產,編撰記錄民族歷史,傳承弘揚傳統節日、體育運動、文學文藝,將學習民族語言納入義務教育。在這方面,中國政府近年來的努力有目共睹,專家學者、民間協會也持續發力;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本身更需要將『被保護』與『自我保護』結合起來,培育積極傳承和維護民族個性的文化自覺,努力在現代文明大潮中自我伸張。說到底,使用是最好的保護,只有真正『活著』的語言才是吐故納新的文化磁場。

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中,消失的語言和文化不可勝數。而今,全球化既不可免也不可逆,一些語言和文化的消失已成必然,既如此,執著於保護瀕危語言、維護文化多樣性豈非螳臂擋車?意義又何在?實際上,『全球化』僅是一種歷史性的描述,並不意味著價值性的認同;對歷史通識性的理解,也不能用來指導當下的文化實踐。對文化生態而言,豐富、複雜、多樣可能麻煩一些,但一元、統一、同化才真正可怕。對個性、多樣性的執著,阻止不了某種具體文化傳統的消失,但沒有這種執著,往往意味著文化精神的式微。沒有多種文化的互鏡、碰撞、激發,也就沒有新的生長點、沒有文明的躍升。

那些對文化個性具體的、細節化的堅持和執著,保證了整個文化發展水流不腐的狀態,這既是我們保護瀕危語言的動力,也是保護的目的和歸宿。(劉文嘉)

編輯:秋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