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吐峪溝部分石窟組合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出土的雕花磚
▲山西翼城大河口出土的銅鳥形B
新疆吐峪溝石窟東區出土的【放光般若經】寫本殘片
江蘇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的七寶阿育王塔
蘇州木瀆古城的五峰北城牆及護城河發掘現場
河南新鄭望京樓夏商時期城址中二里崗文化墓葬出土的陶簋
這十項從類型上看,遺址與墓地居多,特別是配合大遺址建設等國家重點工作的項目尤其多,如配合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申報而進行的新疆鄯善吐峪溝石窟群和佛寺遺址,以及體現國家水下考古方向的『南澳Ⅰ號』明代沉船遺址。 爲什麼這些項目能夠入選『十大』?記者選取了5個項目請專家進行點評。 望京樓夏商城址: 尋找夏商古國的線索 在這個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兩個文化時期的城址:二里崗文化城址和二里頭文化城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劉緒說:這兩個時期的城址同見於一地是首次發現,爲尋找史載夏商古國提供了線索。上述兩城三面由兩河圍攏,北面是一道人工挖掘的壕溝,時代最晚屬二里崗時期。壕溝的東西兩端又分別與兩河連通,這樣,城的外圍被河流與壕溝所環繞,形成了一道防禦屏障。劉緒介紹說,這種人工壕溝與自然河流相結合的防禦形式,在中原地區夏商周三代尚屬首次發現。另外,城內發現多條大路,其中一條屬二里頭文化時期,其上發現有同時期的雙輪車車轍,再次證明中國在夏代確實有了雙輪車。 大河口西周墓地: 發現沒有文獻記載的國家 劉緒表示,大河口墓地的發現,是西周考古學史上又一次重大發現。 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不見於傳世文獻記載的西周封國――『霸』國,在多件青銅器的銘文中記載『霸伯』或『霸』與西周王朝和晉、燕、等國之間有交往關係。據發掘領隊謝堯亭介紹,大河口人群屬於狄人人群,戎狄與華夏人群的融合是兩周歷史和考古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大河口墓地的發掘資料顯示,至少在晚商時期這支狄人人群已經與華夏文化交融在一起了,直到西周時期還保留有明顯的自身文化特徵。『霸』與『格』爲同字異構,在大河口墓葬中發現『霸』與『格』寫法相似或相同,二字古音相通,這次在大河口的發現爲不見於文獻記載的霸和格國族的傳世器物找到了歸屬地。 木瀆古城遺址: 找尋吳國都城的鑰匙 上溯約2500年,今天的蘇州地區發生過許多影響吳地社會進程的重大事件。但吳越歷史舞台的中心在哪裡,一直是個謎。木瀆古城的確認證明了吳越文化地區大型城址的存在,爲東南地區兩周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關鍵基點。發掘領隊徐良高介紹,依據對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城牆、護城河、手工業作坊遺址、墓葬等各類遺存的年代、等級和性質的研究及對由各類遺存所構成的聚落群的綜合分析,目前可初步確認木瀆古城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大型城址。據【史記】等文獻記載,東周時期,吳國曾建都於蘇州一帶。木瀆古城的發現解開了蘇州一帶東周時期大規模、高等級聚落群的核心遺址在哪裡的謎題,爲春秋晚期吳國都城的探索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呂氏家族墓園: 最完整古代家族墓園 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地是近年來發掘的重要的北宋時期的高等級士大夫家族墓地之一。經過4年的持續發掘,清理了4代人的29座墓葬,發掘了具有享殿功能和墳寺功能的家廟、神道和兆溝,揭示出一個墓地的完整布局和結構,是目前已發掘的古代家族墓園中最完整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秦大樹說,這樣的結果是以往包拯、安丙等名臣的家族墓地發掘都未能做到的。他認爲,完整揭示的家族墓地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可以就墓地的布局,風水堪輿和喪葬觀念等許多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南澳Ⅰ號』: 中國外貿歷史的明證 發掘領隊崔勇介紹,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發布第一個禁海令,到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局部廢止海禁時止,期間接近兩百年之久,而這段時代,正值葡萄牙、西班牙開始大航海的時候。1557年葡萄牙人已經來到大明國門口,建立了澳門殖民地。而『南澳Ⅰ號』的發現印證了史料的記載。這是在局部開海的關鍵時期的一條貿易商船,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沉船本身的價值,而是與之相關的文化與對外交流,不管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都足以證明,中國並沒有獨立於世界之外,而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與衰,更是中國歷史興衰的縮影。(圖片爲水下考古現場)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