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高玉昆:國學與我國當代外交實踐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8-3 09:53|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2100| 評論: 0|原作者: 高玉昆|來自: 中華讀書報

摘要: 隨着中華民族的整體復興,我國傳統的文化學術――『國學』正日益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特別是在當代國際關係和外交工作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外高層領導人都時常善於將國學知識大量運用到外交實踐之中。 ...

隨着中華民族的整體復興,我國傳統的文化學術――『國學』正日益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特別是在當代國際關係和外交工作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外高層領導人都時常善於將國學知識大量運用到外交實踐之中。

所謂『國學』的範圍,歷來學術界有廣義和狹義的不同界定,廣義的國學可包括中醫、古代建築以及琴棋書畫等等。如胡適即認為『國學』就是『國故學』的簡稱,包括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典籍、制度、語言、風物和民俗。因其外延太泛化,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狹義的概念如馬一浮先生所言,就是『六藝』之學,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章太炎先生【國學講演錄】將國學解讀為五方面:一小學,二經學,三史學,四諸子,五文學。筆者認為最有道理。按太炎先生的分類,略述當代中外國家元首在外交事務中運用國學經典知識的情況,以見國學知識在外交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一、『小學』知識在外交事務中的作用。『小學』是國學的基礎內容,小學『三門』包括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訓詁學相當於當今的語義學或詞彙學。清儒曾提出『讀書必先識字』的觀點。在當代繁忙的外交工作中,外交官員當然不會進行文字音韻領域的學術考據工作,但在語義學的層面上,對在外交事務中所運用的國學典籍辭句的準確理解極其重要,尤其對於外交翻譯工作。

美國前總統卡特卸任後,於19818月到北京訪問。當時北京正值盛夏,卡特剛下飛機,便在旁邊美國『中國通』的指導下念了兩句中國古詩:『今世y子,觸熱到人家。』我們的外交翻譯人員一時為難,不知詩句何意。當時互聯網搜尋引擎尚不完善,就只能打電話給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詢問詩句的出處和含義,最後,是文學所主辦的【文學遺產】編輯部的學者回答說此詩是魏晉人程曉所作【嘲熱客】詩:『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今世y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顰蹙奈此何。……搖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傳戒諸高明,熱行宜見訶』。出處揭曉,我們的翻譯人員才會心領悟。『主人聞客來,顰蹙奈此何』這兩句,很符合卡特的身份,意謂自己已經不是總統了,還來麻煩主人,很不好意思啊。在這裏關鍵要理解『y子』的語義。y,即避暑笠,指暑日謁客,又引申為不曉事。【古詩苑】卷八程曉【嘲熱客】詩宋代章樵註:『y,不曉事之名。』可見,搞懂此詩的文辭對我們了解卡特此行的心理和意圖是多麼重要,外交官員的國學知識是多麼重要。

二、『經學』知識在外交事務中的作用。清代學人有『讀書三味』的說法:『讀經味如稻粱;讀書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讀經味如稻粱』,即謂經書是統籌國學的經綱。『經』本指織物的縱線,引申為作為典範的書籍經典。漢武帝時曾置五經博士,教授子弟,發揮經典之義理。傳統的『六經』有【詩】、【書】、【禮】、【樂】、【易】和【春秋】。早在【隋書・經籍志】中就分圖書為經、史、子、集四類,經書成為群書之首。後來也有『四書、五經』以及『十三經』之說,在社會生活中受到廣泛的重視,即使在當代外交事務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

1998625美國克林頓總統訪問西安,在為他舉行的仿古迎賓入城儀式上的講話當然也要『秀』一把中國經典:『Let us give new meaning to the words written in the ancient Book of Rites, what you call the Li Ji: When the great way is followed, all under heaven will be equal』(讓我們給【禮記】這本歷史古書的文字賦予新的意義:當大家走偉大的道路時,世界所有的人都將是平等的)。這正是國學經典【禮記・禮運】的第一句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美國前總統小布殊文采不高,但是也咬文嚼字地引用過中國典籍。200511月在訪問中國之前,他在日本京都演講時說道:『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Thomas Jefferson or Abraham Lincoln, a Chinese poet wrote that, the people should be cherished, the people are the root of a countrythe root firm, the country is tranquil」』(在托馬斯・傑斐遜或亞伯拉罕・林肯誕生的幾千年前,就有一位中國詩人寫道:『人民應該被珍視,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就安寧』)。這句話出自【書經・夏書】中的『五子之歌』的,原文是:『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對於【詩經】的研習,我們往往存在誤區,只是當成詩歌作品,其實它是作為『六經』中的首要『經』書。正如人大校長紀寶成說:『有些經典的歸屬,則呈示出削足適履、方枘圓鑿的尷尬處境,如【詩經】歸入文學,並不能真正揭示其哲學理念和史學價值。』外交工作人員更要熟悉這第一『經』書。2008年溫家寶總理在答中外記者問時,談到有關思想解放、解放思想以及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引用了【詩經・大雅・文王】中的詩句:『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使命)。表明對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永不停息的決心。

三、『史學』知識在外交事務中的作用。古人云『讀史味同餚饌』,可知史學知識是國學『盛餐』裏的佳餚,歷史學問在外交工作當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在國際外交舞台上,面對紛繁蕪雜的國際事務、國際關係,溫總理總能即時展現出厚實的國學功底,恰如其分地引用史學知識予以闡釋,給世界讀者以無窮的思考和啟迪。歷屆『兩會』期間的中國總理答中外記者招待會,是我國外交事務的重要平台之一,溫總理經常引用史籍典故。2005年溫總理對中外記者講到,當前形勢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皆出自歷籍【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是晉國大臣魏絳引用當時【周書】的話,說服晉悼公居安思危,就可避免禍患。次年,溫總理又對中外記者講,面對新的形式和任務,我們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做到安不忘危,治不忘亂。皆出自【舊唐書・魏徵傳】中【諫太宗疏】:『若能思其所以危,則安矣;思其所以亂,則治矣,思其所以亡,則存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

四、『諸子』知識在外交事務中的作用。前賢云『諸子味如醯醢』,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著作中豐贍的智慧,也為當今的外交辭令提供豐富的『佐料』或『調味品』。

2010624,胡錦濤總書記訪問加拿大,加拿大總督米夏埃爾・讓在總督府舉行歡迎儀式上的致辭引用中國成語:『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希望兩國關係當時所處的『冰點』回暖,表達了加拿大政府的外交願望。出處為【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前美國總統克林頓1998625訪問北京,在江澤民主席舉行的晚宴上,克林頓致祝酒辭,宣稱『我們在以不同的方式堅決維護着孟子的思想』,接着引述孟子的話語:『A good citizen in one community will befriend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community; good citizens of the world will befriend of the other citizens of the world』(『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孟子這段話出自【孟子・萬章下】,大意是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應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應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克林頓是說,偉大的美國人民和美國領導人很願意和偉大的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交朋友。這樣的話從美國總統口中說出,當然讓中國人十分受用。

美國歷屆總統在訪華期間引用中國古詩文已經成了不成文的慣例。在先前舉行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奧巴馬表示中美兩國做朋友的時間比做敵人的時間長,強調通過持之以恆的對話來解決分歧,並期待兩國在經濟、環境氣候、朝核等問題上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在致辭中引用了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話說:『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 great philosopher Mencius said:「A trail through the mountains, if used, 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 but, if unused, becomes blocked by grass in an equally short time.」』(這好比人在雜草叢生的地方走路,多走,路就走出來了;不走,雜草就會重生,就不成路了。)原文出自【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五、『文學』知識在外交事務中的作用。我國是詩的國度,以表達邦交情誼和描述往來情景為主要內容的外交詩歌,在我國歷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傳統,作為特殊的外交語言,在外交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僅在唐代,現存反映中外友好往來的唐詩有三百首之多,詩人王維、李白、白居易,乃至於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都有外交詩作留世,以融洽性和親和性的方式,達到一般外交文書(國書、信函、敕令)所不能達到的目的和效果。

唐宋詩詞在我國當代外交中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新中國外交戰線的領導人陳毅元帥在新中國成立後創作了近百首詩作,其中與外交事務有關的詩作佔一半。195712月訪問緬甸時寫下【贈緬甸友人】一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詩意源自北宋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收,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用詩句進一步促進了中緬友誼。前任外交部長李肇星也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中勤於詩歌創作,有【肇星的詩】一書出版發行,一度被譽為『詩人外長』。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在許多外事外交場合,溫家寶總理都喜愛引用古典詩詞名句來回答相關採訪,可謂言簡意賅,信手拈來。溫總理在200611月曾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採訪,引用了數段古代著名辭句。如引用清朝收復新疆的功臣左宗棠23歲時在新房門口的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又引用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離騷】中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又引用清朝清官鄭板橋的【詠竹】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倫敦【泰晤士報】在刊登這篇報道的同時,特意將這數段辭句全部用中文印刷,還用半塊版面刊登了一幅屈原的水墨畫像。並強調說,溫總理是為數不多的能在公開場合展現對中國古代文學精深造詣的中國領導人。

2010323,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克裏姆林宮俄羅斯漢語年開幕式上,在習近平副主席面前大談比較文學:『雖然漢語和俄語各有特色,但在文學傳統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處。引人注目的是,中俄這種文學―語言上的類似現象在各種文學體裁中都可以找到。』又認為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古典文學在鞏固社會道德基礎方面一直發揮着獨特作用。『閱讀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我們從中學習熱愛國家,愛護先古歷史;中國人民也從自己的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中同樣汲取精神力量。』認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果戈理的小說,普寧和蘇軾的詩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俄國中國通們大打文學牌,可見用意是要在深層次穩固中俄兩國的關係。

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在當今國際外交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為紀念中朝建交60周年,兩國在2009年定為友好年,不料朝鮮卻在當年實施第二次核試驗,致使中朝關係遭遇尷尬。而後朝鮮血海歌劇團創作的歌舞劇【紅樓夢】赴華演出,為兩國關係回暖起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基於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富於我國特色的當代外交工作,離不開歷史悠久的國學。對當前高校裏國際關係、外交以及翻譯專業的學生而言,理應加強國學教育,健全其國學素質,以利於將來外交事務的實踐以及國際關係領域的研究工作,以利於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復興。近期有【溫文爾雅――溫總理引用詩文賞析】一書出版,以『讀古典詩文,悟政治智慧』為副題對溫總理曆年談及的古典詩文進行了全面解讀,很值得高校學生、翻譯人士以及外交官員們一讀。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