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論現代性社會的倫理命運與道德困境(5)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8-3 17:38| 發布者: 里人| 查看: 1694| 評論: 0|來自: 求是理論網

摘要: (三)美德倫理的退隱    對道德形而上學的拒斥,對意義本源問題的漠視,再加上對倫理制度化、法律化的過分熱衷,這一偏差的直接理論後果是,原本在古典時期作為倫理學主體的美德倫理被邊緣化,現代倫理學 ...
(三)美德倫理的退隱 


  對道德形而上學的拒斥,對意義本源問題的漠視,再加上對倫理制度化、法律化的過分熱衷,這一偏差的直接理論後果是,原本在古典時期作為倫理學主體的美德倫理被邊緣化,現代倫理學除了工程師般的熱衷於制定各種準則規範之外,對個體的美德、人生的意義幾乎全然失去了興趣。 
  問題還在於,由於現代性的『道德謀劃』輕視甚至摒棄了道德形而上學的探究,已經不再關注其存在本體論向度了。相反,一種趨於『底線』化和普遍規範化的道義論倫理學研究,已然成為現當代倫理學的唯一進路或方法。何懷宏教授曾指出:『現代社會的道德接近於是一個最小的同心圓,這一「道德底線」也可以說是社會的基準線,水平線。普遍主義的道德要行之有效是需要建立在人們的共識基礎上的,現代平等多元化的社會則使人們趨向於形成一個最小的共識圈。』[12]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贊同今天道德規範的內容幾乎接近於法律,遵守法律幾乎就等同於遵守道德。但除此之外,我們不能指望底線倫理給我們更多的東西。因為它只是從反面告訴我們如果做不到這一最基本的『底線』要求,就不能再算是一個『人』了!但是,它卻沒有從正面告訴我們成為一個『人』需要的全部要素。正如趙汀陽指出的:『(最低倫理)這種通俗化不僅把問題簡單化,而且犧牲太多的學理性,它們只談論一些眾所周知的規範,而不顧那些規範所涉及的深刻問題。這樣的倫理學甚至不是倫理的普及教育,而是一種娛樂性的大眾文化。』[13]況且,試圖以一種最謹慎的態度去建立一些最少量但是最重要而且最可靠的規範,這完全是純粹概念上的要求,即使在純粹技術上也是難以成立的,更別說它與生活事實的要求相差甚遠。在人們為基於『底線倫理』達成共識而歡欣鼓舞之時,卻不曾想到,人類自己的處境竟變得如此可憐,人類的道德世界竟變得如此貧瘠,『瘦』得只剩下了這一丁點少得可憐的共識。一時間,人們由過去的奢談美德變成了絕口不提美德,由過去對道德境界的追求變成了對平面化人生的認同。人們對道德境界的捨棄,使得道德的神聖感不復存在,人生的意義難以尋覓。從而造成了人們只追求眼前的快樂與刺激,遵循『跟着感覺走』、『過把癮就死』式的生活原則。 
  統而言之,一種拒斥道德形而上學的倫理學是一種不完整的倫理學,而與這種拒斥形而上學相連的是對形而下的具體制度倫理的過分鐘情,由此導致了對個體美德倫理的忽視。為了顯明起見,可以把這種『倒敘』式的邏輯推演『正』過來,那就是這樣:個體美德倫理的退隱源於對形而下的具體制度倫理的過分鐘情,而這又是源於倫理學對形而上學的拒斥,也就是說現代倫理理論體系的病灶根源於道德形而上學的缺失,這或許是現代性『道德謀劃』所面臨的一種理論困境。 


      作者:趙慶傑    


  參考文獻 


  [1]包亞明.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M].李安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3. 
  [2]Maxweber. 
  [3]〔加拿大〕查爾斯•泰勒.黑格爾[M].張國清,朱進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614-615. 
  [4]〔美〕大衛•雷•格里芬.後現代精神和社會[M]∥後現代精神.王成兵,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4. 
  [5]〔英〕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18. 
  [6]〔美〕A.麥金太爾.德性之後[M].龔群,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譯者前言』第9頁. 
  [7]高國希.走出倫理困境――麥金太爾道德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49. 
  [8]衣俊卿.現代性的維度及其當代命運[J].中國社會科學,2004,(4). 
  [9]〔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8. 
  [10]萬俊人.論道德形上學(上)[M]∥萬俊人.清華哲學年鑑2002.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114-115. 
  [11]梁禹祥,南敬偉.詮釋制度倫理[J].道德與文明,1998,(3). 
  [12]何懷宏.一種普遍主義的底線倫理學[M]∥底線倫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8. 
  [13]趙汀陽.論可能生活――一種關於幸福和公正的理論(修訂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1.
來源:求是理論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