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未來主義
從特徵上說,現代性標誌著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表現爲與某些傳統的斷裂。在現代性占統治地位的現代化過程中,人們持一種樂觀的未來主義,他相信,人性永遠進步、歷史永遠向上,現存社會中的不幸和弊端只是暫時的歷史現象或時代錯誤,隨著理性和技術的進步,人類終究可以進入一種完善完滿的境地。正因爲現代性相信未來一定比現在、過去都要好,因而往往貶低傳統,過於樂觀地、不加批判地迎接新事物。 其實,人是跳不出『傳統的掌心』的。希爾斯在【論傳統】中作了這樣的推論:假如人們要擺脫傳統,就要設想這樣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一代人都創造出自己所用、所想、所愛的一切,它是一個根據自然狀態塑造的、完全不依靠過去來指導現實行爲的社會。然而,這只是在想像中才存在的社會。事實上,人們都『生活在來自過去的事物之中』。儘管每一代人之間,儘管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之間存在著無可置疑的區別,卻沒有哪一代人能夠獨立創造出他們自己的信仰、行爲范型乃至各種制度所需要的一切,即使生活在今天這個傳統空前分崩離析的時代裡的人也是如此。 況且,『在中國的境遇中,現代性本質上「不在場」或尚未生成。當我們做出這樣的斷言時,並不是從一種簡單的「歷史虛無主義」的立場出發,否定過去一個多世紀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進步。對此,我們先不做更多的理論分析,而只從中國社會結構的一個基本事實出發加以說明。這就是中國社會依舊存在的十分嚴重的「城鄉二元結構」』[8]。這種傳統農本社會的文化模式和社會結構不僅會大大降低我們對城市化群體的現代性程度的估計,而且,它本身是中國社會運行和活動方式的深層的、隱性的根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抗與衝突,看到了傳統的頑強的生命力。 總之,啟蒙對理性的過分寵愛、對個人的過分放任,埋下了啟蒙的病灶。立基於『理性』的啟蒙運動的主要缺陷在於:以理性爲抽象標準的追求『理性王國』的社會改造運動,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破壞現存秩序的烏托邦工程。個人擺脫了人倫關係的束縛,在盡情地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由的同時,也在不情願地獨自品嘗孤立無助、人際冷漠的苦果。個人不僅在橫向的人際關係中成爲孤獨者,而且由於徹底的反傳統,堅決地與過去所謂的『迷信』、『愚昧』一刀兩斷,又使自己在歷史的縱向演進中變成了孤立的個體。 二、現代性社會的道德困境 現代性的狂飆、理性的泛濫,並沒有給我們帶來預想的成功與喜悅,相反卻出現了『道德謀劃』的失敗,現代人始終未能確立起現代道德精神的生長點。美國著名倫理學家麥金太爾在其代表作――【德性之後】一書中就費了頗多筆墨,描繪了三百年來西方學術界一系列論證道德失敗的歷史。現代性的『道德謀劃』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來源:求是理論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