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一书,可能非一人一时之作,笔者在《易经的作者》一文中,谈到过,《周易》卦序和卦名当为文王所制,卦名命名符合一定的象数规律,卦名象数逻辑规定了《周易》内容,卦序象数逻辑规定了《周易》的结构,指出将这两种逻辑统一起来的是历法月份。 卦名作者在一定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王道思想指导下,有意识地在《周易》卦序按一定象数逻辑排出后,参考六十四卦的互变象数逻辑,赋予不同卦列以语境,各卦围绕卦序作者主题思想,参考当时原有卦名背景,取用相关类象,从而创作出不同的卦名来。 按六十四卦互变象数逻辑为卦名分类,从语境联系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卦名作者的王道思想: 这种王道思想,《周易》极可能如同《周驯》一般,表达为月训。 卦名的作者周文王的这种王道思想的形成,与姜太公吕尚有极大关系。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周西伯昌之脱h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六韬》一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今本《六韬》共分六卷:《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武韬》――讲用兵的韬略,《龙韬》――论军事组织,《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豹韬》――论战术,《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其《文韬》有12篇:《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这12篇俱以文王或武王与太公对话的形式撰成,观其内容,其王道思想与《周易》卦名象数逻辑所显示出来的王道思想如出一辙。《文韬》原文如下: 文韬・文师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重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来源:光明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