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綜觀以往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前對『整理國故運動』的研究,可以發現有這樣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大多集中於研究胡適個人;其二,大多側重於從文化思想的角度,對『整理國故運動』做出總體評價。今天看來,這兩個特點當然有其一定合理性。畢竟,胡適作為提倡『整理國故』最力者,無疑是這一運動的中心人物;而且研究一場運動,對它做出評價,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毋庸諱言,這兩個特點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研究視野的拓展。首先,由於過多地將研究目光聚焦於胡適個人,甚至於將『整理國故運動』完全附庸於胡適,容易遮蔽了運動的廣泛性和群體性。因為既然是一場運動,其規模與影響範圍就必然是廣泛的,參與者也是十分眾多,不可能自始至終都是胡適一個人在唱『獨角戲』[44]。這種狀況雖在近年有所改變,但以『整理國故運動』為背景來研究其他近代學人的論述仍不多見。其次,由於過多地側重從文化思想角度,對『整理國故運動』做出評價或『再評價』,由是難免造成了結論的簡單重複。事實上,關於『整理國故運動』,還有許多重要問題尚待研討。而近年來雖經一些學者的努力,相關史實不斷得以發掘、辨析,在個案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然而總的來看,該課題的研究仍處於一個方興未艾的階段,研究空間尚顯疏闊。這主要體現在迄今為止的研究,較多的是對其中所牽涉到的人物、流派或事件,展開細緻入微的個案考察,還較少將『整理國故運動』作為一個整體的學術史現象,從宏觀層面上加以系統的把握。例如,『整理國故運動』的概念究竟如何界定?運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階段?它在民國知識界興衰遞嬗的原因又是什麼?尤其是與其所繼承的學術淵源相比較,『整理國故運動』對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型產生了哪些影響?諸如此類的許多問題,或許恰是對該課題加以系統研究不可或缺的環節,尚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盧毅) [1] 胡樸安:【民國十二年國學之趨勢】,【民國日報・國學周刊】國慶日增刊,1923年10月10日。 [2] 鄧廣銘口述、聞黎明記錄【我與胡適】,引自耿雲志主編【胡適研究叢刊】第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220頁。 [3] 耿雲志:【中國現代史史料的豐富寶藏――胡適先生私人檔案介紹】,【胡適新論】,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286頁。他同時還統計:『胡適一生著述2000餘萬字中,至少80%以上是直接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典籍和思想、人物為研究對象的。』 [4] 羅志田:【古今與中外的時空互動:新文化運動時期關於整理國故的思想論爭】,【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5] 鄭伯奇:【國民文學論(下)】(1924年1月1日),【創造周報】第35號,1924年1月6日,第6頁。 [6] 可詳參羅志田:【古今與中外的時空互動:新文化運動時期關於整理國故的思想論爭】(【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新舊能否兩立:二十年代<小說月報>對於整理國故的態度轉變】(【歷史研究】2001年第3期);陳以愛:【學術與時代:整理國故運動的興起、發展與流衍】,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1年。 [7] 李長之:【胡適的思想面貌和整理國故】,【胡適思想批判】第1輯,三聯書店,1955年,第220頁。 [8] 童書業:【批判胡適的實驗主義的『史學』方法】,【胡適思想批判】第6輯,三聯書店,1955年,第189頁。 [9] 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535頁。 [10] 參見童書業:【批判胡適的實驗主義『考據學』】,【胡適思想批判】第3輯;周一良:【西洋『漢學』與胡適】,【胡適思想批判】第7輯。以上二書均為三聯書店1955年版。 [11] 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69頁。 [12] 魏紹馨:【『整理國故』的再評價】,【文學評論】1983年第3期。 [13] 耿雲志:【胡適整理國故平議】,【歷史研究】1992年第2期。 [14] 胡明:【胡適傳論】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第506頁。 [15] 李妙根:【胡適與『整理國故』】,安徽大學胡適研究中心編【胡適研究】第1輯,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173―174頁。 [16] 羅檢秋:【『整理國故』與五四新文化】,【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1期。 [17] 劉筱紅:【胡適與整理國故】,【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年第1期。 [18] 朱文華:【評胡適『整理國故』的理論和實踐】,【江淮論壇】1989年第4期。 [19] 歐陽哲生:【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的現代闡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8頁。 [20] 龔書鐸、宋小慶:【怎樣評價胡適?】,【中流】1999年第5期。此外,關於這一問題,尤文科在【胡適與『整理國故』】一文中,也曾有較為全面的論述,收入丁曉強、徐梓編【五四與現代中國――五四新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至於其同名之碩士論文(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1988年),則惜未見。 [21] 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329頁。 [22] 歐陽哲生:【自由主義之累――胡適思想的現代闡釋】,第171―172頁。 [23]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 [24]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25] 【中國學術】總第6輯,商務印書館,2001年5月。值得一提的是,洪峻峯在【胡適整理國故思想尋繹】一文中(【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4期),已注意到此問題,他並且對胡適思想演變的脈絡做過一番梳理;另外,雷頤也曾對胡適這種內在矛盾心態予以解析,參見其撰【胡適與『整理國故』運動】一文,載【開放時代】2000年7月號。 [26] 【歷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7] 分別發表於【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4期、【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5期、【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1期。 [28] 分別發表於【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6期。 [29] 分別發表於【開放時代】2001年9月號、【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5期。 [30] 羅志田:【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三聯書店,2003年。 [31] 桑兵:【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該著主要是由一組相關系列論文匯編而成。 [32] 【歷史研究】1996年第5期。 [33] 【歷史研究】1999年第3期。 [34] 【歷史研究】2001年第3期。 [35] 分別刊於【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郝斌、歐陽哲生主編【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 [36] 桑兵:【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7] 東吳大學中文系張中雲早在1996年,就在導師王傅枷攏瓿閃瞬┦柯畚摹墩砉試碩芯浚閡哉綠住⒑省⒐蓑「瘴罰醇 [38] 陳以愛:【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1922―1927)】,台灣政治大學,1999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39] 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1年。 [40] 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該著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於2003年6月出版,題為【胡適與整理國故考論――以中國文學史研究為中心】。 [41] 羅志田主編【20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42] 【高校理論戰線】1995年第9期。 [43] 【學術研究】1999年第8期。 [44] 魏紹馨早在【『整理國故』的再評價】一文中,就對『「整理國故」是胡適個人的私產』這一研究傾向進行過反思,遺憾的是,他並未就此詳加申論或在研究實踐中予以落實。 來源:國學文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