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書屋】雜誌2011年第7期,原標題為『答「文化史上的一大謎案」』
世紀之交的2000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欒貴明提出尋找【永樂大典】正本正落的『永陵地宮說』。幾年來,新聞媒體紛紛以此為題予以報道,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尋找【永樂大典】意義非凡 【永樂大典】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這部內容宏富的類書,堪稱宋元善本書寶庫。它是六百年前,我國貢獻給世界的全面反映十四世紀以前我國文化學術面貌的百科全書,從發起到全書告竣僅用了五年,可稱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奇蹟。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下令纂修,由太子少師姚廣孝、翰林學士解縉等主持。全書計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分裝成一萬零九十五冊,約五十四萬五千餘頁,三億七千萬字。1408年在南京文淵閣完成,運藏北京。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珍視【永樂大典】的明世宗朱厚邢鋁畛錄一部副本。1566年嘉靖帝駕崩,三個月後下葬,葬禮結束,繼位的隆慶帝朱載於1567年宣佈大典抄成。此後,【永樂大典】正本下落音信杳然。它的迷失,歷來說法頗多、毀於明清之際戰亂;明清宮廷火災;亦有認為藏於故宮夾牆。但都無文獻可據。我認為,追尋明史資料的蹤跡,【永樂大典】正本隨葬嘉靖永陵玄宮是可能的,並非主觀臆測。 嘉靖大典副本命運的傷心史 殘存於世的【永樂大典】約四百冊,八百餘卷。除中國,散存在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和私人藏家手中,經專家認定全是嘉靖重抄副本。2000年4月24日南京【揚子晚報】的『尋找【永樂大典】』報道:『令人痛心的是這部無與倫比的世界瑰寶卻遭到了最野蠻的毀掠。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永樂大典】大部被焚毀,餘下的多被掠走他鄉,運往英美法日等國。』這個敘述不完全符合史實。嘉靖副本的遺失和被掠,歷史記載是有據可查的。清政府的腐敗和保管不善,帝國主義的侵略劫掠都留下深深的創痕。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四庫全書館,清查【永樂大典】時發現已缺失一千多冊,合二千四百二十二卷。主修【四庫全書】的紀曉嵐深為嘆息。此後,不斷有大典被盜和散佚的記載。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焚燒盜取珍貴典籍,近萬冊嘉靖副本【永樂大典】銳減近半。此後,據清代繆荃蓀記載,不斷有【永樂大典】被盜賣和流失的情況。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清點【永樂大典】已不足五千冊。光緒二十年(1894年)6月,翁同入翰林院檢查,只存八百冊了。亡佚之快,令人痛心。清人劉聲木【萇楚齋隨筆】、葉德輝【書林清話】等書記載,【永樂大典】迅速流失,主要是職員監守自盜,無恥官員太監偷竊所致,如文廷式一人就盜得【永樂大典】一百餘冊,文死後其家人竟出以求售,真乃無恥之尤。西方使館駐京人員,也有出價十兩銀子一冊偷偷求購大典的。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貯存【永樂大典】的翰林院位於東交民巷附近,淪為戰場,其貯存的約四百冊【永樂大典】慘遭滅頂之災。民國時期,亦有【永樂大典】被盜賣,流落海外。 【遼海叢書】編者沒有見過【永樂大典】正本 上述【揚子晚報】報導欒貴明談話,着重提到『【永樂大典】全書面目從未見過,而成書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的【遼海叢書】卻有其全部目錄,這不能不說是又一個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大謎案!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有可能在本世紀初,有人了解【大典】正本的存世之謎』。但事實並非如此。 【遼海叢書】創議於上世紀二十年代,1933―1936年刊印於瀋陽。金毓黻主編,助編者有已故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唐蘭等。該書以集納東北文獻和東北籍人士的學術著作為宗旨,如書目類只收三種:【棟亭書目】作者為着籍千山的曹寅,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四庫全書輯錄永樂大典書目】一卷,清嘉慶瀋陽孫馬翼撰;【永樂大典書目考】四卷,海城郝慶柏撰,郝是金毓黻奉天圖書館的同事。後二種書目是依據清代【四庫全書提要】等史料詳細輯錄研究【永樂大典】書目的,絕非錄自【永樂大典】正本目錄。詳察【遼海叢書】,便可了解。鑑於【遼海叢書】收錄標準,金的摯友、非東北籍的著名學者如袁同禮【永樂大典現存卷目表】、趙萬裏【永樂大典佚書目錄】等均未收錄。有關史料,如金毓黻的日記可證【遼海叢書】編者從未見過【永樂大典】正本。 來源:人民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