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不明致使街區沒落 袁家方認為,北京商業區分佈有『中軸突出』的特點。從中軸線上看,北京的商業街區,從北到南,有鼓樓、前門,後來,有了天橋,今天又有沙子口、木樨園。這條軸線上最突出的是鼓樓大街和前門大柵欄。除了『中軸突出』,北京的商業街市在佈局上還有一個『對稱中軸』的特點。這表現在東、西兩大市上。儘管隆福寺在東四牌樓附近,護國寺在西四牌樓北兩公裏左右的位置,二者並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但在北京還是習慣稱它們為『東西兩廟市』,是以中軸線為其基準。 所以,隆福寺商業街在文化和地理位置上都具有商業潛力,之所以成為如今的樣子,不得不提到1993年的大火。作為北京市傳統的商業街,隆福寺自那一年一場大火後逐漸沒落,儘管2000年重新改造定位為小吃與服裝經營,後來主要的商業項目又由隆福大廈幾經改裝變成了數碼廣場,但都因效果不理想,最後經營慘澹被迫閉門謝客。 在業界看來,隆福寺商業街從輝煌到沒落,原因有很多。不過,幾乎大部分專家都會達成一致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大火之後隆福大廈的經營,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在都脫離了這個街區之前『廟市合一』的氛圍,也就是拋棄了歷史文化的底蘊。在很多商業從業者看來,隆福大廈重張後,這條傳統的商業街就丟掉了其特有的品質,同時又在商業與文化、旅遊等方面的融合不夠到位,在民族和現代的融合方面也做得不好。可以說,隆福寺商業街在這段期間,一直遊走在傳統和現代、高端和大眾的定位之間,消費者無法感覺這裏清晰的市場定位,所以不得不與隆福寺商業街『漸行漸遠』。 隆福寺商業街的未來 『成功改造隆福寺商業街不僅有助於盤活該地區大量閒置的商業資源,而且可以給誕生於隆福寺的白魁老號、隆福寺小吃店乃至東城特色的浦五房、全素齋等承載中國商業文明的老字號企業以展示的平台,促進北京老字號企業的提升和發展,拉動城市經濟。』東城區相關負責人對於隆福寺商業街的改造曾如此表示。據了解,在隆福寺商業街重組過程中,隆福『食文化』很可能會成為這裏未來的亮點商業形式。 未來隆福寺也將支持和鼓勵入駐老字號企業創新經營模式。『不僅經營商品,更營造文化體驗氛圍,如絕活絕技絕藝表演、用聲光電手段展示商業文化、前店後廠體驗、顧客動手參與等,形成商業經營特色。』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 九門小吃的經驗依舊曆歷在目。對此洪濤表示,把隆福寺商業街改造成一個老字號聚集地,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運營和管理。比如老字號在進駐的同時可享受補貼或者優惠,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老字號。同時,僅僅讓老字號進駐仍是不夠的,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對老字號的規劃,提倡這些傳統的老字號每天輪流開展活動,吸引顧客,使消費流不斷。 不過,對於老字號之外,隆福寺同樣也需要其他配套設施,有專家認為,除了老字號外,購物、娛樂和休閒等各種業態在重建中也應有所體現,因為整條商業街的改造自然應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在隆福寺吃完小吃,在周邊繼續遊玩必不可少。所以相應的配套設施也應配備齊全,小到街邊座位、洗手間數量這種細節都應考慮清楚。(姜子謙 趙楠 北京商報)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