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司馬遷【史記】的說法,商紂王亡國的直接誘因是大吃大喝與放縱情慾。關於大吃大喝還出了『酒池肉林』的說法,即商紂曾『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比較【史記】與它之前的文獻【尚書】,這個說法民間傳說的成分較大。
【尚書】的【周書・康誥】一篇,是記載代周成王執掌國政的周公(姬旦)指示侄子姬封在衛國禁酒的公開命令。此篇命令不只是針對姬封的衛國的,也是對整個周王朝包括首都在內的所有轄區。 姬旦在這篇公開訓令中並沒有完全禁絕喝酒行為,而是採取三個分級措施:其一,在王朝首都擔任各級官職的貴族子弟,不可經常飲酒;其二,在諸侯國擔任各級官職的貴族子弟,只有在祭祀時方可飲酒;其三,照顧居住在衛國的殷商舊民,在父母高興的情況下,他們可飲酒。 政策不可謂不細!既然如此之細,就不免最後有嚴厲的條款,最嚴厲的就是防止群飲,因為一旦酒壯人膽,不滿情緒會被點燃,人們會鬧事兒造反。因此,姬旦說道:『假如有人舉報說「有群飲的」,姬封你不要放縱他們,要將他們全部逮捕,送到王朝首都來,我親自判決殺掉他們。』如此嚴厲的條款仍然是區別對待不同的對象的,對於殷商舊族願群飲的,放一馬,不殺他們,給予教育、訓誡。但是呢,經過勸說再不改的,同樣殺掉。 周公的殘酷政策在西周初期確實起到震懾性作用,但是,到了第十代君主姬胡(周厲王)那裡,禁酒訓令就不大管用了。姬胡的近臣榮夷公貪財好酒,還拒絕任何批評。當時的人說以他為代表的那一類官員『聽言則對,誦言如醉』。用現在的話來說:你說順耳的,我就跟你談幾句;你說不順耳的,我就裝喝醉了,聽不見,不搭理你。 厲王一代在榮夷公的折騰下,當然還有他自己鎮壓不同意見的行為,導致了內部變亂。一場政變把他打跑了,跑到一個叫『彘』的地方,委屈了14年死掉。政變發生後,『共和』二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歷史文獻上。周公與召公兩大傳統政治家系共同主政,度過了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14年。 這14年始自公元前841,結束於公元前828年。從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歷史才有了確切的紀年,官方文獻記錄某年發生了何事。此前的事情只能說個大概,比方說,姬旦寫的【康誥】訓令只能說是在成王初期、周公攝政之時,而無準確年份。 調侃地說:是周厲王一代的喝酒,給中國喝出一個準確紀年的時點來。本文摘自【給歷史放把火】 來源:深圳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