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幻象邏輯對中國美學史的本質描述,可確立中國美學史為如下幾方面凝成的有機整體: ⑴美學範疇史或美學觀念史,源自巫性意念,經宗教而宗法,再進而倫理化,在商末周初始成其大觀,後經諸子和漢代易學及讖緯演繹,得以確立本土化美學範疇的基旨,之後經佛學意念的拓展,思辨力提升,又經宋明理學和清代實學,蔚然而成傳統美學範疇史的深厚學統。近代及現代美學雖西學纏入,也未始能改變這一學統的整體性質。 ⑵審美經驗史或美學直覺史,源自對自然的審美感悟,經天地萬象,而及人情風俗,由禮制儀式的定向萌發,向人世間的仁義自省和靈動曲變的主體情狀轉化,生生之易,幻象百成,披載兩千餘年的歷史現實風雲,逐漸形成以溫柔敦厚為中軸,兼蓄倜儻風流等情采的審美直覺風貌。及近代、現代美學雖主情理二分,也未始能改變中國人的審美直覺體驗方式和價值判斷風格。 ⑶審美物象史或美學形式史,源自掊土築甌、立旗建方,經祭祀器皿、日用物品,以商末周初奠定物品美文奐象,後沿貫生活、娛樂、軍事、藝術諸場域,使審美觀念凸顯於器物、工具和藝術品的外觀形式中,構成中國美學史的幻象物化的博覽畫廊。 我們以為,大體上具足了上述三個方面的內容,就實現了對中國美學史較完備的邏輯描述。構建並完成這樣一個工程是當下及為期不遠中國美學工作者的使命。在立足於幻象邏輯實現中國美學史整體邏輯的突破時,有幾點是我們應當給予認真考慮並當努力體現的: 一是幻象邏輯的描述介入,應基於美學特質的解析和價值判斷而展開,對於各層面美學史文獻、歷史活動、器物和藝術品的進入,要有意識地開掘被正統史傳和在歷史流傳中被忽略的有價值內容。譬如,神話中被賦予『丑』、『怪』一類形象的物種或隱含着中華民族豐富的氏族、部落審美信息;漢代的讖緯圖像記錄保存了大量的審美感性活動,這些在過去的評價體系中沒有得到充分肯定。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審美活動及其美學觀念,更是被放置在正統之外的邊緣,沒有得到充分的闡釋和發掘。審美史和美學史不是民族美學單純的記錄和複製,它更是發現和闡釋的工程,一切有益於當今人類美學認識深化的內容,都應在關注之列。 二是幻象邏輯的語言描述,在確定美學史對象內容的語言風格和命題概括時,並不排斥合理引入科學化的語言表述。科學化的語言以精確的量化和定性為特徵,這有助於中國美學史的體系與內容的清晰易解。雖然幻象邏輯的意念化更偏重主體的意念統攝,似乎不以科學化的分別和辨析為主,但幻象是以『象』的感悟和創生為起點和終點的,從而對於美學史就審美創造的特質進行或總或分的科學分析,並不損害中國美學史的邏輯和表述,只要限度把握好了,它還會增強中國美學史的內在邏輯。 三是幻象邏輯的縱向展開,有必要將差異性、斷裂性內容作為內容對象給予重點描述。以往的美學史,注重歷史綿延中的逐漸衍生,這固然不失為一種把握邏輯脈絡的方式。但斷裂與分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存在,注重了差異性、斷裂性內容的開掘和表述,才能把中國美學史確然存在過的美學斷層納入中國美學史的有機整體,從而使中國美學史的整體構成變得更為嚴整、豐富和獨特。 總之,中國美學史的幻象邏輯,是構築中國美學史的基石,通過它我們可以揣摩到一個龐大而富有生命力的中國美學史機體。這個機體一直本真地存在於我們的歷史之中,過去由於認知上的局限,我們對它的很多方面有所忽略,而今的學術氛圍和條件、積累已為深入發掘和闡釋中國美學史獨特的幻象世界提供了可能,從而基於幻象邏輯建立的中國美學史機體,當能築成大觀,迸射出令人驚異、別致而悠長的氣息。 (作者:趙建軍 單位: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