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式美學的獨特本質 幻象邏輯構築美學史(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8-6 23:34| 發佈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468|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中國美學史的深層本質,很難用西方的邏各斯語言來規定,作為本土文化和學術傳統的產物,中國美學史擁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和領域,也擁有自身獨特的美學觀念和經驗系統。 能否找到一種源自本土文化、又具有現代性之闡 ...

中國美學史的深層本質,很難用西方的邏各斯語言來規定,作為本土文化和學術傳統的產物,中國美學史擁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和領域,也擁有自身獨特的美學觀念和經驗系統。

能否找到一種源自本土文化、又具有現代性之闡釋可能的概念,對中國美學史而言,是當下面臨的一個難題。三十年前,李澤厚、劉綱紀先生主編的【中國美學史】,以開山之功發掘先秦儒道美學思想,並把它們視為貫穿整個中國美學史的邏輯基礎。現在看來,儒道美學作為美學的思想史構成是成立的,但將它們厘定為整個中國美學史的邏輯基礎,則是有問題的,因為先秦美學只是中國美學的一個截面,它不包括後續內容,自然也就不能涵蓋中國美學史的整體。後來,葉朗先生的【中國美學史】,通過美學範疇和美學命題揭示中國美學史的邏輯『骨架』,這對於揭示中國美學的邏輯特色是一很大推進。但美學範疇和命題多屬於哲學或倫理學的概念,它們在面對中國美學多元並存的對象和綿延至今的『學統』方面,還不能提供一個適於闡明所有對象邏輯基礎的範疇,同時,對美學邏輯基礎的歷史切入點,也與前一種美學史處理方式基本相同。本世紀初,王振復先生的【中國美學的文脈歷程】,提出從中國文化與哲學的獨特語境出發,通過發掘『文脈觀念』來揭示中國美學史的文化本質,這種提法新穎地觸及到中國美學史的固有邏輯問題,但由於文脈觀念系借用西方的『Contex』而來,實際的詮解仍然遇到能否明確定位和整體貫穿的問題。

我們認為,發掘和闡釋中國美學史的邏輯本質,要找到合適而恰切的概念維度,這個概念要具備如下條件:一是作為單詞它必須是多音節的,因古漢語的詞多以單字為單位,如仍以單字為詞,不便於進行現代闡釋和學術的理解、交流;二是作為該概念組合詞的構成詞素,必須是源自中國本土且能夠作為獨立詞語表達意涵的;三是最好在世界上能夠尋到對應性的詞語,其涵意可以各表所指,但所指卻具有相通性,這有助於在更大範圍對中國美學史的闡釋邏輯進行考量。綜此幾點,我們認為,『幻象』一詞很適合用來描述中國美學史的深層本質和發展邏輯。首先,『幻』和『象』均植根於本土文化,在原始巫文化中便用到它們,以後都納入美學史的闡釋系統。其中的『幻』字,在巫文化中『巫師』便被稱為『幻人』。中國早期典籍中『幻』與『化』常通用。【說文解字】解釋『幻』為『不肖』,指通過『變化』、『變幻』性操作實現造生和化成(教化)之意。至於『象』字,淵源甚古,原始圖騰和巫術皆為對『象』的文化操作。由物象而生圖象、意象,最早的成果就是【周易】中的『卦象』。『卦象』可以理解為綜合『天象』(天文)、地象(地文)而成的人化之象(人文)。美學是人文造化的產物,是中國人特有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經驗詮釋系統。據此則最初形成的『卦象』,蘊含有中國美學的邏輯因子和理論模型。其次,『幻象』作為組合詞,在古代大約在魏晉南北朝以後才出現,宋元之際該詞時見於書法和繪畫的點評文字,但組合併不固定,表明『幻象』一詞在古代並沒有形成穩固的邏輯蘊涵。但關於它們的構成『詞素』的邏輯蘊涵卻異常豐富,形成系統,這就為開掘該詞的美學蘊涵,基於現代視野賦予邏輯蘊值提供了可能空間。最後,西方美學和佛教美學中也有對應於『幻象』的相應詞語,英語的『幻象』寫作illusion,梵語的幻象寫為māyā,它們與中國傳統美學對『幻象』的『不肖』、『恍惚變幻』有某種相通,但由於分屬不同的話語系統,中國美學史的幻象邏輯所表達的獨特蘊涵,可以通過中西或中印語境中的差異比照,得到更深入的發現和揭示。

就根本方面來說,幻象邏輯是揭示中國美學史深層本質的一個十分合適的維度。從詞面上說,中國傳統美學對『象』的理解都是『幻』的。這個『幻』在三個層面上離開了實然物象:一是仰觀俯察,以意取象,所謂『散點透視』即指對外在物象的主觀化意念截取;二是『象』是操作對象,也是意念表達的載體。『卦象』推衍,就是以『象』為意念層面的操控對象。以此類推,意念性的『象』,表面上看似乎感性色彩充分,其實已然『形而上』了,理智化了;三是舍象求意,意為象外的審美韻致。這一點使『象』更進一步遠離了實物物象。反過來,從『象』這一面來理解,則『象』包含了一切美的感性存在。在主體意念化的操作過程中,對『象』的感受和認知,自始至終保持着『象』的感性特質,在主體直覺的統攝下,它呈現為感性特質、內在品性的意念雙向性展開,讓動與靜、大而小、逝與返、曲與直、剛與柔等對立性涵義,藉助『象』的互訓互成得以確立。基於此,中國美學以意念對外在的數、景、象、境的感遇為先導,通過意念上的擴張性發散,形成強烈的主體感悟氛圍,進而生成對『象』的感悟性立意,所謂直覺性質的幻象生成便由此得以成立。依此軌跡,美的幻象似乎無所不在,不僅主體精神的外化,由意念性的目標擴散至無垠的宇宙,而且,宇宙萬象也藉助主體意念內化為心性直覺和審美意象,生成跳脫於境遇或景象外的審美感悟。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美學史的『幻象』與『幻覺』始終是現時性的在場,美始終是因感而悟,因悟及意。概括而言之,即中國美學史的深層邏輯本質,體現為:美學的幻象邏輯是創造性的生成過程,一方面主體意念基於象的感遇而呈顯,另一方面,審美諸象以主體意念的人文化成為歸結,它們最終都納入主體的審美造化之旨。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