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綜觀台灣五十年來【春秋】經傳之研究,林慶彰主編的【經學研究論著目錄】爲不可取代之檢索工具書。其次則查詢國家圖書館【全國圖書聯合目錄】、【全國博士碩士論文提要】網頁,【漢學研究通訊】等,參考阮芝生、王熙元、劉正浩所撰【六十年來之公羊學】、【六十年來之穀梁學】、【六十年來之左傳學】。①原文查閱,則必須走訪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或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士博士論文陳列室』。 筆者以爲,客觀檢驗台灣五十年來【春秋】經傳之研究成果,可經由四種途徑:(一)升等論文;(二)學位論文;(三)期刊論文;(四)其他專著。依常理推斷,副教授及教授之升等論文,其質量當遠在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之上,其典藏與參考之學術價值無與倫比。可惜,國家圖書館及各大學圖書館因故未能典藏。不得已,如今只能針對其餘三大途徑加以考察和淪述。 考察五十年來台灣學界【春秋】經傳之研究成果,筆者擬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1)台灣【春秋】經傳研究之師承與論著;(2)學位論文選題與【春秋】經傳研究之取向;(3)學報期刊論文與【春秋】經傳研究。由於篇幅所限,今只選刊第一部分。 台灣【春秋】經傳研究之基地 就中國文學而言,台灣師範大學於1956年、1957年獲准成立國文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這是台灣發揚中華文化、研究古典文學的千載盛事,從此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其後,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文化大學,亦相繼成立中國文學碩、博士班,栽成漢學人才無數。至今,已由四所大學有博士班,發展成全台灣的大學有二十餘所國(中)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班,椎輪大輅,值得大書特書。傳統文化之研究,涉及專門。若以學術專業論,【春秋】經傳之經師,大抵可分四大類型:(1)【春秋】學研究者;(2)經學史研究者;(3)史學研究者;(4)文學研究者。茲據【春秋】經傳師資分布概況,依學術研究基地爲序,綜述相關學者之論著;指導論文之情形將一併類及,以見大凡。 自1961年劉正浩先生以【太史公左氏春秋義述】論文榮獲文學碩士學位,至2002年爲止,台灣各大學以研究【春秋】經傳而獲得博士碩士學位者,共160人次。其中博士學位41人,碩士學位119人,台灣師範大學最多,共48人;其次爲政治大學28人,台灣大學15人,文化大學11人;高雄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各10人,又居其次;其餘大學多則四五人,少則一二人。人數之消長多寡,與學術師承及研究所成立時間之久暫,皆有關係,據此可見經學研究之大致分布。就學者指導碩士博士論文之數量及學者個人研究成果之發表而言,台灣五十年來【春秋】經傳之學區分布,較傑出可觀者,大概有五:(1)台灣師範大學;(2)政治大學;(3)台灣大學;(4)中央研究院;(5)成功大學。分述如下: 來源:國學文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