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報告文學人才嚴重斷代,這是否是危言聳聽?8月9日,記者從【紅岩】雜誌社了解到,由於近年來報告文學質量普遍偏低,我市『紅岩文學獎』計劃取消報告文學單項獎。 此舉,引起了各方熱議,有專家認為,這意味着重慶報告文學的黃金時代業已謝幕。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曾讓重慶報告文學獨領風騷 據了解,『紅岩文學獎』是由紅岩文學雜誌社發起設立,兩年一評,參評作品為【紅岩】文學雜誌發表的作品,共設有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等7個獎項。 『報告文學曾是重慶文學的臉面。』【紅岩】主編劉陽表示,如今要論證是否取消,是無奈之舉,『畢竟,投來的報告文學作品不多,又大多是應景之作,缺乏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作品。』 上世紀80、90年代,堪稱是重慶報告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1982年,等待畢業分配的內江師專學生黃濟人,憑藉報告文學【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一炮而紅,先後獲全國首屆軍事文學獎、郭沫若文學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從此,這本書也影響了一批重慶人創作報告文學的熱情。 本土作家林亞光的報告文學【瑪麗・若瑟的選擇】、岳非丘與鄒越濱合著的報告文學【長河精英】等,都先後獲得過全國性文學獎項。 2003年,市作協主席黃濟人再出重拳,出版了展現三峽庫區移民生活的【命運的遷徙】,該作品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商業化侵襲,報告文學堪比廣告 然而近年來,與國內眾多省市相比,重慶報告文學的地位似乎一落千丈。這究竟為何? 『創作報告文學的人少,是現實選擇的結果。重慶作家的浮躁,造成了優秀報告文學作品少的尷尬。』第二屆『紅岩文學獎』評委、西南大學教授王本朝分析,報告文學與現實是亦步亦趨的關係,需要大量的採訪,是真實、客觀的再現。『年輕作家難以沉下去,是重慶報告文學滑坡的原因之一。』 『這個獎項應該保留。』本土學者藍錫麟直言,由於市場高價『懸紅』,一些年輕作家為企業撰寫報告文學,成為他們的『槍手』。這樣的報告文學只能說是企業的廣告,質量不高,傷害了創作者的天賦,更談不上評獎。 不過,即使有些悲觀,但在藍錫麟看來,好的報告文學應有社會擔當,有歷史使命感,『所以保留這個獎項是必須的,我們等待、呼喚這樣的報告文學出現,我們也該有耐心,等待這種創作者的回歸。』 來源:重慶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