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士奇銘紅絲硯 唐代萁形紅絲硯 清代著名書畫家、藏硯家高鳳翰在其【硯史】中著錄有『芙蓉井』紅絲硯,有銘文曰『美不美,鄉中水,何必乎歙之黟、端之紫』。寥寥數語,從中即可悟出作者對家鄉紅絲硯的熱愛,也隱約揭出紅絲硯的價值。 紅絲硯以其色彩斑斕、絲紋婉轉而得名,其質地有黃地、橘黃地、紅地、紫紅地、紫地、青白地等,絲紋可分為紅絲、黃絲、粉紅絲、褐絲、紫絲、灰絲、雲雜絲、波紋絲等,亦有無絲而純紅、純黃者,無絲而有粟米點、墨雨點者。清人胡渭【禹貢錐指】卷四稱:『青州黑山紅絲石,紅黃相參,文如林木,或如月暈,如山峰,如雲霞,如花卉』。用來制硯的紅絲石產於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的黑山頂峰石洞中和臨朐縣冶源鎮老崖崮村的壯山周圍,因兩地在歷史上均隸屬青州,故又統稱為青州紅絲石或青州紅絲硯。 青州用紅絲石制硯,據已知的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始自唐代。宋人朱長文【墨池編】卷六引唐詢【硯錄】云:『去洞口絕壁有鐫刻文字,乃唐中和年採石者所記。』這裡的『洞口』指益都黑山(光緒【益都縣圖志】卷九,【山川志上】:『黑山,縣西北二十餘里,他山石皆青,此山獨黑如墨。有古洞,闊數丈,內出紅絲石,可為硯』),現在洞口石壁上仍隱約可見『大唐中』等字樣。可以認為,紅絲石最晚在唐代中和年間(881―884年)已經開採。到宋代唐詢主政青州時,又加開採。據宋人江少虞【事實類苑】卷六十二之【風俗雜誌】記載,唐詢『清簡寡慾,不以世務為意』,惟喜藏名硯,『嘉佑中守青社,得紅絲石於黑山,琢以為硯』。在唐詢的【硯錄】中亦有開採紅絲石及製作硯台的詳細記載:起初,因山高洞險,無人願往,『因厚給其貲,勉之使行』,青州石工蘇懷玉等『既往六七日,僅得方四五寸者二,其外有若皮膚掩蔽,漸以粗石磨治,已而文理盡露,華縟密緻,皆極其妍,既加鐫K,則其聲清越,鏘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聞見,亟命裁而為硯』。此後,『自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也就是嘉佑六年至八年(1061―1063年)兩年的時間,『凡工人數十往,其所得可為硯者,大小共五十餘』。由此足見開採之艱難、紅絲硯之珍貴。 一些文章和著作認為紅絲硯始自晉代,則是誤傳。最近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硯』系列之【地方硯】依然說『紅絲硯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時期,張華【博物志】記載,「天下名硯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硯第一」』。不過,同為『中國名硯』系列之【紅絲硯】的作者傅紹祥則認為,紅絲硯始於晉的說法系誤傳,誤傳的原因是將張華的【博物志】和李石的【續博物志】混淆了(筆者按:在有些典籍的記載中,【續博物志】亦作【博物志】)。實際上,【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二早就進行過考證:『【續博物志】十卷,舊本題晉李石撰,然第二卷稱,「今上於前朝作鎮睢陽,洎開國,號大宋」。是宋太祖時人矣。』 紅絲硯在唐宋時期被稱為名硯之首,典籍多有記載。如宋人唐詢(彥猷)【硯錄】:『自紅絲石以下,可為硯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紅絲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歸州大沱石四……』。李之彥【硯譜】:『蘇易簡作【文房四譜】……譜中載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硯為第一。』姚寬【西溪叢語】:『紅絲研,江南李氏時猶重之。歐公【研譜】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此研多滑不受墨,若受墨,妙不可加。』然而,即使在紅絲石聲名最盛的唐宋時期,也有不同的評判。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對紅絲硯最不看好,其【硯史・用品】認為,『紅絲石作器甚佳』,但作為硯台,『大抵色白而紋紅者,慢發墨,亦漬墨,不可洗,必磨治之。紋理斑,石赤者,不漬墨,發墨有光,而紋大不入看。慢者經⒃蟶穡吃蛄眩稍蠆豢贍ツ眨嬌捎茫揮糜摯傻櫻瞧分啤薄E費糶摶踩銜燜墾庵譜骶潰晌竿煩律杓啞罰叭粑絞ざ聳蚩止邸薄2滔宓目捶ㄓ肱費糶藪籩孿嗤S姓庵植煌鈉琅校釵匾模怯捎諍燜墾獾氖凡煌賈潞沒檔牟鉅臁K臻賦觶骸疤蒲彘嘁鄖嘀鶯燜渴祝蛟莆┛白鼢慌瑁且嗖患顏折=窆堊┾炙兀酥叭瞬煌磯薄 現在一些藏家認為,宋代以後,紅絲石『資源枯竭』,紅絲硯停產,乃退出『四大名硯』之列。這種言論,一方面固然與唐詢在【硯錄】中的記載有關,所謂『一日去洞門,而巨石摧掩,而人不可復入,其石遂絕』;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目前的收藏界人心浮躁,不注重深入研究使然。 歷史上的青州紅絲石本來就有益都、臨朐兩處。筆者認為,益都、臨朐的紅絲石,宋代以後,均有出產。在益都黑山紅絲洞口的石壁上,除『大唐中』等字樣外,還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十年』、『大清乾隆』、『道光二年』、『同治三年』、『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十四年』等字樣,應該為歷朝相關年份採石所刻銘。如果這些刻石有疑問,也還有文字記載相佐證。乾隆【山東通志】卷二十四【物產志】在『青州府』目下記載:紅絲石,『出益都,石理紅黃相參,理黃者其絲紅,理紅者其絲黃。』按一般方志的記載習慣,如果是時該物品沒有出產,不會這樣記載。清人胡渭的【禹貢錐指】卷四稱:『今青州黑山紅絲石,紅黃相參,文如林木,或如月暈,如山峰,如雲霞,如花卉,即古怪石也。』這說明黑山紅絲石在清代仍有出產。 至於臨朐紅絲石最早產於何時,不得而知。據現有記載,宋代已有,其後陸續有出產。清人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三百八,【歷代書論】引唐詢【硯錄】稱:『嘉佑六年,予知青州,至即訪紫金石所,於州之南二十里,曰臨朐縣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然石有重數,土人所取者不過第一、第二重,至第四重,則潤澤尤甚,而色又正紫,雖發墨,與端、歙差同,而資質殊為下。』這是唐詢開採臨朐紫金石的記載。臨朐紫金石與紅絲石几乎在同一產地。乾隆【西清硯譜】卷二十【石之屬】『舊紅絲石鸚鵡硯說』則明確稱:『考(宋)高似孫【硯箋】載,紅絲石出臨朐縣,其色紅黃相間,佳者絕不易得,故世罕流傳。』清代山東人高鳳翰所著【硯史】『摹本第三十七』收錄有一方『芙蓉井』紅絲硯,其題記稱:『青州紅絲石硯,舊人硯譜列上品,當在端、歙之右。此為其鄉人馮北海先生所收,久藏余族舅石帆侍御公家。雍正甲寅冬,表侄方岳出贈。』在這方硯台的側面,有山東臨朐人、明萬曆五年進士馮琦(北海)的銘文,並落款『北海馮琦銘於冶源別墅』,應該是當時臨朐冶源(即現在的冶源鎮)所產。而乾隆【西清硯譜】卷二十三,【附錄】所載『御製紅絲石風字硯銘』,則不但指出了紅絲石的產地為臨朐,還表明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亦製作紅絲石硯。該硯銘稱:『石緦匐裕燜孔榻酰莆繾鄭褪劍蠹燃嵋勻箅椋⒛粒溲肪啥耍惚敢黃貳!憊廡鰲讀匐韻刂盡肪戇恕斗縊住芬嗝魅芳竊兀骸昂燜渴涎籮模浦屎煳啤!幣恢鋇矯窆曇淙栽誄霾窆哪甌嘈吹摹讀匐孕盡肪砹疲豪涎籮牟燜渴笆昵埃腥氈舊倘俗ひ痹詞章潁用穹淄刪潁蹊本菏郟蒙萍郟皇率壅呷斬啵杖碎慫靡勻ァ薄3芳竊贗猓賴拿髑搴燜渴庖膊歡嫌蟹⑾幀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