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號稱『明代鄭和用過的明永樂青花熱水瓶』因出現在央視【尋寶――走進晉江】節目上而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時的『奇談趣聞』。節目上,鑑定專家們直率地調侃說:『如果鄭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噴嚏』;這是『對中國歷史和中國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對於瓶底的款識――『明成祖內閣司禮太監御寶 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台上的專家們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一般來說,沒有把皇帝的帝號寫上去的,明成祖、清世宗,沒有這麼寫的』;『太監在以前也不叫太監』。眾多吐槽的網友也認為,明代根本不可能出現熱水瓶。 無巧不成書。最近,有藏家在中藏網上『炫』出自己所收藏的一對明代青花熱水瓶,其底也明確寫着『明成祖朱氏棣皇帝皇宮御用 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字樣。在一片質疑聲中,一些瓷器專家卻認為,明代熱水瓶存在也合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專家們旗幟鮮明的爭論吧。 正方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鑑定專業委員會主任寧玉新: 元代就能燒造『熱水瓶』 談論青花熱水瓶之前,我先舉個例子:考古學家從春秋時代的墓裏挖出了一個『冰櫃』,在爭論階段就有不少人斷定那個時代不可能有,結果通過還原歷史真相最終確證了它就是春秋時代的冰櫃。因此,這種青花熱水瓶的器型真出現在明代也不算離譜。 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出自歷史傳衍,根本沒有太多的創新發明。節目上的專家,單憑藏家展出的這件瓷器器型像現在的熱水壺就說是贗品、是偽造,這種看法太武斷了,完全是用主觀的判斷來否定歷史文化的可能性。你在這個世界上才能活多少年?中國古代的歷史綿延到現在多少年了?你憑什麼就敢說這種東西古代肯定沒有呢? 中國歷來是一個『以圖行文』的國家,我很多次都講到,中國有這麼多的瓷器器型,就是為了呈現禮儀之邦的文化內涵,瓶子的形態本身就有很深的文化意義。譬如我要是用鍾杯跟你喝酒,實際就暗示了今天我要教訓教訓你;我要是用喇叭口的玉壺春跟你喝酒,暗示了今天我讓你暢所欲言,如果你說不清楚,那我就要收拾你。而從宋代開始,中國的文字裏就有『提攜』二字,熱水瓶的器型應該就是從這兩個字中衍生出來的『形』――我愛護你,所以我就像提着熱水瓶一樣走到哪兒將你提到哪兒,關照到哪兒。除了熱水瓶的把,春秋時就有這樣的器型了,為什麼明代就不能有?而且,朱棣那個時代,將熱水瓶的原理應用到瓷器上完全沒有技術問題。不單是明代可以達到,元代就能達到了。我們可以看到,元代和明代有很多的雙層杯,隔層的作用跟現在的熱水瓶原理是一樣的。同時,節目裏的熱水瓶,紋飾、繪畫的『以圖行文』含義和『數術學』的表現形式絕對是典型的明代永樂年間風格。它的把是象鼻把,意指萬象更新;瓶上的寶象盾、蓮花盾都是嚴格按照『數術學』來描繪的,現代人基本不懂『數術學』,偽造的話怎麼能夠這麼準確規範?而且這個瓶的口是梅瓶樣式,也符合那個時代的工藝特徵。當然,要確鑿無疑地斷定這件青花熱水瓶是否為明代瓷器,還得用手摸過或儀器測過,看看其有沒有碳結元素,如果碳結元素已經衰竭了,那說明這件東西已有250年以上的歷史了。 因此,我最想表達的是,以現代的眼光直接否認以前存在的類似熱水瓶的東西,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看一件東西是不是古董,要通過物理分析、文化分析、工藝分析等方面來綜合評估,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