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和『閱讀的功能』,成為了昨日開幕的上海書展開幕式和『文學創作與閱讀生活』兩場活動的聚焦主題。王安憶認為,閱讀可能已經成為奢侈的消遣,但這卻是一種民族性格的體現。
蘇童:閱讀對抗孤單 在開幕式上,蘇童說,大學時候他總會想,閱讀有什麼用,答案是,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在如今生活越來越忙碌、熱鬧的時代,卻有很多人要在晚上面對一個人的孤獨,孤單伴隨着人生,讀書卻可以幫助處理孤單。他引用了一句話『讀書不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好,但可以讓一個人學會如何利用和品嘗孤單。』蘇童提到的這種孤單,於丹在童年時代深有體會,她說四五歲時作為獨生女的她,對世界是膽怯的,但在閱讀裏,人生起了化學反應。她認為閱讀更好的狀態是無用的閱讀,而不是為了考取某些證書的閱讀。 莫言:書越多讀得越少 閱讀的話題從開幕式又延續到了下午的4位茅獎作家對談,其實所謂的對談更多是各抒己見,畢竟一共只有2個小時的時間。莫言分享的閱讀經驗是,書越多他反而讀得越少,閱讀的快感也遠不如小時候沒什麼書讀時偶爾讀到書的快感強烈。所以這兩年他開始為書房做減法,書架上現在就只剩下100多本書,但是本本都是經典。 王安憶:閱讀可能是個奢侈的消遣 王安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最有情懷,她說閱讀是需要修養的消遣,第一要識字、第二要有想像力。對她來說,沒有任何娛樂可以代替閱讀,她常年訂閱電影雜誌,但是如果一部電影她看過劇本,就絕對不會再去看電影,因為電影還是單調有限制。在後來回答問題的環節,王安憶再次提到對電影的看法,她說電影不應該歸為藝術,而應該歸為工業,電影在她看來正在不斷衰落,而中國的電視劇她覺得水平已經大大超越了電影,最近她喜歡看的電視劇是【借槍】。『對我來說,閱讀那麼自然而然,我有些可憐不會閱讀的人。』講到這裏,王安憶首先講了一個楊絳和錢鍾書在幹校裏的故事,接着講的第二個故事來自她今年春節的旅行,她偶然在布拉迪斯拉發逗留兩日,這個城市有各種問題,粗暴的高速公路、繞路的司機、美國資本的無孔不入,但是讓她感動的是,這個城市裏到處是書店和圖書館。『因為這樣,你不可小視這個國家,這是個有希望的國家,閱讀可能是個奢侈的消遣,但這也是一種民族性格。』 ■ 亮點活動 成中英、徐飛對話通識教育 昨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書展現場中央大廳舉辦了題為『教養與文明――談通識教育的無用之用』的對話。上海交通大學戰略學教授徐飛,與海外新儒家成中英教授進行了交流。 徐飛認為『通識教育本身不是一個實用性、專業性、職業性的教育,也不直接以職業做準備為依歸。通識教育充分體現了老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思想,充分體現羅素「從無用的知識與無私的愛的結合中更能生出智慧」的論斷』。成中英教授談到了他所親歷、感受到的美國著名大學的通識教育,這些教育對其健全人格養成以及其學術道路的影響,並對東西方通識教育進行了比較。 ■ 書展花絮 曹可凡擋『敏感』問題 在茅獎四作家的活動現場,主持人曹可凡由於多次替作家們擋掉了一些『敏感』問題,且對提問者言語不客氣,也引發了現場觀眾的一些不滿。比如曹可凡就評論一個女生關於『評論家是否對文學有用』這樣的問題,點評為『這是考博士生的問題』後為作家們擋了下來。另一位女聽眾忍不住喊道『曹可凡,你是主持人,你不是嘉賓!』 (記者姜妍 張弘)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