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标准里搞不出真正的孝心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8-16 23:38| 發佈者: 对酒當歌| 查看: 1786| 評論: 0|來自: 今晚报

摘要: 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单位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的新闻,引发热议。自上而下地倡导孝道,是好事;此次的“新24孝”有传承有创新,也是好事。但能否达到倡导者所希冀的目的? 过去有一副名联,上联是 ...

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等单位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的新闻,引发热议。自上而下地倡导孝道,是好事;此次的“新24孝”有传承有创新,也是好事。但能否达到倡导者所希冀的目的?

过去有一副名联,上联是:“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这就清楚地指出,孝应该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一种感情,无“迹”可寻的。各个孝子的举动不一样,因为家庭状况不一样、人生轨迹不一样、时代背景不一样……这么多的不一样,势必会形成万千不同的孝行,而不可能都一个模样。那些跟父母住在一起,天天见面的,未必孝;那些跟父母远隔千里,一年见一次面的,未必不孝。所以,孝这概念,量化起来也需要掂量。

而“新24孝”最值得商榷的,就是太具体化了。比如,“亲自给父母做饭”、“为父母建立关爱卡”、“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在现在工作“压力山大”的时代,请问有几个人能全做到这些?如果做不到,就不孝了吗?

传统的二十四孝,讲的是感人的故事,不是僵化的标准。那里面固然有“陆绩怀橘”之易与“扼虎救父”之难的强烈反差,固然有“卧冰求鲤”与“哭竹生笋”的“艺术编造”,也固然有“郭巨埋儿”的毫无理性,但毕竟是在讲故事,不是在讲标准。孝从心底出,不是从标准出,更不是从非得和二十四孝数目一样的硬创出的“新24孝”中来。


来源:今晚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