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父子關係更加親密
核心家庭增多的現象在農村和城市都有表現,筆者認為,在多子女家庭中,多是由於『分家』漸漸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在農村,使得傳統的主幹家庭和聯合家庭拆散為核心家庭,而在城市,則主要由於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核心家庭增多。但是不論是哪一種,核心家庭的出現都促進了傳統父子關係的變化。 1.對於主幹家庭或者聯合家庭.分家之後.兒子們能夠擁有和控制家庭財富的權利和個人選擇的自由,看起來似乎是削弱了父親的權力和地位,但是正如閻雲翔指出的,當代農村家庭的核心化並沒有削弱家庭成員和親戚之間在倫理、情感、互助等方面的緊密聯繫;恰恰相反,分家之後這些聯繫反而有所加強,從而形成一種鬆散而又持久的『網絡家庭』。限這主要是由於子女為人父母,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後,開始真正理解自己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俗話說『生子才知父母恩』,並且由於農村子女多外出打工,往往把孩子交給父母教養,父母出於對子女的關愛,也願意悉心照料孫輩,使得代際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父子關係更為和諧、平等與親密。 2.而在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時,筆者發現,對於父子關係中『孝』的變化,計劃生育政策起了很大的影響。在『自己與父親的關係與父親與祖父關係的差別』這一道開放式問題中.很多被調查者都提到由於自己這一輩是獨生子女,所以父子關係相對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國父子關係正在進化】一文中提到,『獨生子女時代的小家庭模式,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成本減少,家長有精力來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和精神需要』。除此之外,筆者認為,獨生子女政策使得父子間溝通的機會增加,父親對於兒子的疼愛也更甚。一種典型的核心家庭是由父親、母親與兒子,即兩個男性與一個女性組成的。在男孩幼年時,可能與母親更為親近,但是由於獨子的關係。父親對他投注的愛與關注一定不會少。待其進入青春期直到成年,父親都會成為其成長過程中的男性範本。這是母親所無法給予的。所以父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和諧也是顯而易見的。 (三)個人主義價值觀對傳統孝道提出挑戰 汶川地震『范跑跑事件』中的主角曾說:『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范跑跑的言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與當前的個人主義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具體到家庭內部,也可以反映在『孝』這一傳統價值所具有的約束力減少的情況上,今天的『兒子們』,對於孝順是否還會那麼重視,是否還會將父親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這是值得探討的。 四、結語 總的來說,現代父子關係中『孝』這一觀念將變得更加人性化.父子關係將變得更加親密和諧是大體的趨勢,這與社會家庭結構的核心化趨勢,以及個體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都是相關聯的。希望在家庭內部的交往中,能夠進一步破除成規陋俗的界定,使得成員關係之間變得更加自然、親密;在對於孝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改造與添減的同時。要延續中華民族『孝』這一優良的文化傳統;面對個人主義等價值觀的挑戰,中國的傳統價值理念都面臨着各自的困境,但是『孝』作為一種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在摒棄其對於兒子個性的壓抑。以及隱含的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等弊端之後,應當被不斷傳承下去,不論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抑或是老年人的幸福晚年,都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作者:梁莉 周志家) 來源:國學文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