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省委宣傳部指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省作家協會、【人民文學】雜誌社、【GQ】雜誌中文版聯合主辦的首屆『南方國際文學周』主題論壇――『中國經驗與非虛構寫作』在廣州富力君悅酒店三樓會議室舉行,作家、文學評論家和媒體人,這三股力量首次集結在一起探討非虛構的話題。 當天,眾多作家、媒體人、文學評論家齊聚一堂,就『非虛構寫作』中『非虛構』概念的理解,以及當下作家、媒體人等寫作者如何進行『寫作』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關注大地的實情』成爲了當場嘉賓對於『非虛構』概念理解的共識,對於當下新聞媒體人與傳統作家們在社會不同層面的關注,無論是『激烈』或是『常態』,歸根到底是爲了實現人人之間的相互了解。 關鍵詞1:非虛構 關注大地的實情 提及『非虛構寫作』就不得不提到【人民文學】,非虛構文學在中國蔚然成風,是從【人民文學】開始的。當天到會的作家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非虛構文學創作的主力成員。【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表示,紀實性寫作在中國一直是潮流,中國人對文學的認識方式往往離不開文學與現實的關係,最早的【詩經》裡面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人、文學與現實的關係,『非虛構這種創作潮流在國外是非常熱的,在中國也是因爲有了一定歷史積澱,所以必然在這個時代擦亮這個創作分支。』在他看來,目前人們所理解的『中國經驗』、非虛構寫作事實上就是在關注那些『大地上的實情』,現在正有不少作家這樣做。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對寫作熱潮的興起原因更感興趣,『「非虛構」的概念獲得這麼廣泛響應,背後也關乎到我們對文學有重新的理解。』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非虛構寫作有熱情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跟文學背景有關,在一個時代,如果文學家基本上沒有分享這個時代歷史的話題,就註定它會被邊緣化。當我們過度強調文學要回到個人、私人的時候,可能忽略了這有可能變成另一個公共的桎梏。』在謝有順看來,如今中國文學必須重新理解文學和歷史的關係,而不完全是文學與現實的關係。『爲什麼那麼多人不滿足於虛構,或者已經厭倦虛構,因爲它已經成爲個人虛無縹渺的想像。面對當下中國現實的矛盾,更多人渴望記錄和書寫,文學家就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寫作轉型包含著整個社會對文學的期待,也包含著我們對文學觀念的重新理解。如果此時的寫作不能成爲歷史,就永遠不可能進入歷史。李白、杜甫的寫作從來不會認爲在寫自我,因爲他們自我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來源: 南方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