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托・哈普林因這部電影而被派拉蒙電影公司看中,招至麾下。1940年,他拍攝了號稱【白色殭屍】續篇的【殭屍反叛】,在這部電影中,『殭屍的秘密』被記載在一張羊皮紙上,並在一戰後流落到柬埔寨。為此,劇組還前往吳哥窟進行拍攝。但該部影片招致更多惡評,哈普林還被【白色殭屍】的贊助方告上法庭,指控他未經授權就在新片中使用『殭屍』一詞。最後哈普林敗訴,在賠償1.1萬美元的同時,被禁止以『殭屍片』名義對【殭屍反叛】進行宣傳。 這場『殭屍所有權』之爭體現了這一題材在當時美國社會的影響力。20世紀30到40年代,美國殭屍電影紛紛『粉墨登場』。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殭屍之王】、【鬼魂漫遊】等。1943年,雅克・圖克尼爾導演的【與殭屍同行】上映,該片繼承了【白色殭屍】的諸多遺產,如故事背景依然是加勒比海島上的種植園,以及女性被變成殭屍後就會聽命並愛上操縱者等情節。【紐約時報】批評說,這部電影『充斥着對不健康、變態的生活理念無聊而噁心的誇張』。但一些知名影評家讚揚這部影片『充滿學術性』、『獨一無二』。在電影上映後,甚至有熱心觀眾寫信給製片方,詢問電影中所說的有殭屍出沒的莊園的具體地址。 殭屍傳說還有很多 『美國殭屍』的興起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並延續到後來的二戰時期,從某種意義上說,災難時期,殭屍故事成為美國人『絕望之餘尋求刺激』的一大精神依靠。一些美國民俗專家則認為,『美國殭屍』迎合了美國人的種族主義觀念。因為在早期的美國恐怖電影中,殭屍故事往往和非洲、加勒比的文化建立文化意象上的關聯,殭屍代表着黑人奴隸,而操控他們的則是莊園奴隸主。 但也有一些『殭屍學者』言之鑿鑿地表示,美國的殭屍來自亞洲,它們在遠古時代穿越連接東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大陸橋來到美洲,因此美洲的原住民是殭屍的主要來源。根據約什・米勒的【美國殭屍歷史】一書,1620年乘坐『五月花』號到達美洲新大陸的歐洲移民們在馬薩諸塞州發現了印第安人『殭屍村』。(環球時報)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