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消失文物多毀於建設? 誰來撫平歷史的創傷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8-20 17:30|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560| 評論: 0|來自: 文學報

摘要: 國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目前一些地方不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關係。例如,有的地方政府和企業法人 ...

國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目前一些地方不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關係。例如,有的地方政府和企業法人刻意規避考古調查勘探而進行工程施工,造成文物損毀消失;有些地區在發展旅遊產業時對文物過度利用,甚至爲建設旅遊景區而損壞文物。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近30年來消失的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毀於各類建設活動。一些地方對文物保護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報告中反映出來的目前我國文物保護中的種種問題,不禁讓我們沉思,尤其『近30年來消失的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毀於各類建設活動』,更教人扼腕嘆息。這一驚人的結論,儘管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但我們卻可以想像得出,那一處處古村落、那一幢幢古建築、那一個個古遺蹟,是怎樣在巨大的推土機下灰飛煙滅,被永久埋葬的。

『巨大的推土機』――這難道不是一種力量的隱喻?這種力量,往往是打著所謂『文化建設』的旗號而主導的文化非理性行爲,它是沒有歷史和文化作爲核心思維的棄『舊』圖『新』,它的邏輯是只看到了所謂快速發展、大興土木的短期利益,是那些無知無識者爲了追求所謂『政績』的意志衝動。

當下,文物保護問題已是十分迫切。不少名人故居、歷史遺存、歷史建築,有的在『維修性拆除』或者『保護性拆除』的幌子下慘遭破壞,有的成爲商品變賣。這些文物事件無不牽動各方神經,受到文化專家、學者和網友的批評和反對,人們呼籲堅持保護文物的歷史樣式,這也折射出社會生活中,文化界、文物界具有文物保護意識和歷史自覺、文化自覺的重要。

有人說得好:一個沒有故宮、天壇和頤和園的北京,將會損失多少魅力?難以想像,一個沒有大小雁塔和城牆的西安,將會有著怎樣的天際線?正是這些在尋常巷陌邂逅的飛檐,在市井坊巷偶遇的照壁,讓這裡成爲北京、成爲西安,讓這裡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城市、其他國家。文物的失落,就是一段文明的逝去,一段歷史的『殘缺』。所以,文物的消失、毀棄,無異於歷史和文化的一場劫難,而這樣的文化『傷痛』,我們該去怎樣撫平?我們又該怎樣彌補這歷史的『殘缺』?(杜浩 )


來源:文學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