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語】地位的漲落 1、今文學派統治下的【論語】 原始儒學有些迂闊,因此孔子棲棲一生,不爲世所用,與其學缺少實踐品格有關。戰國末,七雄紛爭,越演越烈,各個學派要想有出路,都要加強實踐性,以供統治者採擷。儒學兩大派,思孟一派有點理想主義,荀子一派則更注重現實政治因素,後來荀學發展成爲法家,成爲秦朝的國家意識形態。 漢代儒生爲了加強其學術的實踐品格,走的是與注重鬼神的楚文化(秦是被楚人滅掉,漢制度承秦,文化承楚)結合的道路,並演化爲妖氣十足的今文學派。董仲舒是其代表。董倡導天人感應,把不談『怪力亂神』的孔子打扮爲通天教主,把儒學神學化。今文學派爭著運用儒學,把『【詩三百】作諫書』『以【春秋】決獄』,爲政治服務。董仲舒之後,有些儒者編造『讖緯』,裝神弄鬼,每下愈況。『五經』皆有相應的『讖緯』,連平實通俗的【論語】也不例外。【論語緯】中就把孔子說成『素王受命』,顏淵是『素王』的『司徒』,子貢是『司空』。把儒學弄得烏煙瘴氣,把儒家經典搞得鬼話連篇。這種『實踐』和『應用』在東漢末徹底破產,從此今文學派一蹶不振(鴉片戰爭後有個迴光返照)。今文學派注釋的經典多散佚失傳。 儒家在今文學中扮演主角的經典是【春秋】【書經】【詩經】等,而【論語】只是作爲兒童學習的初級課本,可以加添『神話』『鬼話』處甚少。統治者所重視的學科都設立了博士。文帝時始設立【詩經】博士,武帝時始置『五經博士』,漢代重『家法』,每一經的經師不僅各有各的對經典的解釋,而且所傳的經文也有差別,朝廷爲了表示對不同傳承的尊重,往往各立博士。西漢末,已經立有十四博士。但兩漢始終沒有給【論語】立博士。可見【論語】在官方學術體系中是地位不高的。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